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语媒体: 如何抵御无处不在的专制中国影响力?

京港台:2024-6-30 21:56|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德语媒体: 如何抵御无处不在的专制中国影响力?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奥地利《标准报》撰文呼吁,欧洲必须联手美国对中国更加强硬,因为无法指望经济繁荣会让中国自动接近西方价值观。德国政府前发言人则在德国《焦点杂志》刊评指出,欧洲亟需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来应对中国的挑战。

  维也纳出版的《标准报》以“台湾问题关乎什么

  ”为题,刊发由丹麦前首相、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认为,面对专制中国,欧洲和美国有着本质上相同的利益,新一届的欧盟领导人必须更明确、更强硬地对待中国,切忌再犯对俄关系中的错误、指望经济繁荣会让中国自动接近西方价值观。

  “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个最重要问题将取决于欧盟如何应对愈发咄咄逼人的中国。欧洲人曾经希望中国能成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值得信赖的成员,并且逐步接受我们的价值观。但是今天的现实却和这一愿景相去甚远。中国正在用其巨大的产能和低价产品来打击欧洲企业,还常利用其经济影响力来惩罚那些违抗习近平意愿的小国,并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提供经济和政治支持,让后者能继续开展攻打乌克兰的战争。”

  “然而,最令人担忧的则是台海可能爆发危机。新总统赖清德5月上任时表示,台湾扬帆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又孕育无限希望的新时代。中国则在几天后作出回应,进行大规模环岛军演。其中的模拟查验船只环节,更是中国发出的警告:北京有能力围困依赖进口物资的台湾。在普京入侵乌克兰前,欧洲人的战略也曾对俄罗斯报以‘最美好的希望’;如今,同样的错误在面对习近平时不能再次上演。”

  作者接着赞扬冯德莱恩领导下的欧盟采取了对中国更强硬的立场,努力在不脱钩的前提下降低风险,还对中国廉价产品开展反补贴调查并在最近宣布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尽管欧洲针对中国的经济威胁采取了更为果断的行动,在台湾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且过于软弱。欧洲国家领导人在访问中国时,往往把短期经济利益置于长久的欧洲价值观之上。面对台海紧张局势,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还说,欧洲‘绝不应该陷入一场不是我们自己的危机’。然而,据智库机构荣鼎集团的估算,台海冲突将危及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南海危机对欧洲而言也会是一场危机。”

  “美国总统拜登多次表示,如果中国发动袭击,美国将协防。就算欧盟无法进行军事方面的回应,新一届欧盟领导层至少可以明确表示:北京任何使用武力改变台海现状的企图都将招致果断而一致的回应。这包括准备对中国进行制裁,其力度应当超越当前对俄制裁。”

  “目前,欧洲在如何应对中国武力攻台的问题上,总是发出自相矛盾的信号。这增加了误判的风险。鉴于中国经济对全球市场的依赖度更甚于俄罗斯,欧洲若能明确对北京表明武力攻台的经济后果,其实是可以有巨大的吓阻作用的。”

  “假如我们真的让习近平能够武力吞并台湾,就将意味着基于规则国际秩序的终结。一个适用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世界将令每一个民主国家陷入险境。届时,最初由俄罗斯挑起的不稳定将会迅速扩散到亚洲,进而蔓延全球。”

  “专制者将软弱视作机遇。和普京一样,只有强硬和决心才能让习近平理智。面对俄罗斯,西方国家当年集体自欺欺人;普京则将这理解为残酷攻打乌克兰的邀请函。所以,中国军舰、军机下一次围绕台湾进行模拟攻击演练时,欧洲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袖手旁观。”

  慕尼黑出版的《焦点杂志》以“中国企业让德国经济看起来老态龙钟

  ”为题,刊发由曾经担任德国政府发言人的Béla Anda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注意到,正在德国举行的足球欧洲杯赛事上,许多充满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都是主赞助商,而来自德国本土的赞助商却大多固守传统产业。文章问道:引领未来的德国企业到底在哪里?

  “我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将对今后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表现起决定性作用。过去几十年间,德国凭借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贸易地位。这依靠的是大力投入研发、扶持新的创意和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就更显重要。”

  “中国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现在对我们构成了全新挑战。中国企业正在大跨步地投资未来科技,并且让未来科技为我们所见。我们德国现在也必须加强创新。仅仅宣传或者依靠我们的传统产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勇于投资新技术,并且将其展现给公众。”

  “强大的创新环境不仅仅有利于经济,也有助于德国保持其国际公认的科技中心地位。这需要政界、商界、科学界的紧密合作,从而打造必要的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扶持。”

  “是时候重新聚焦我们的创新能力并引起公众重视了。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德国继续在国际竞争中领先、让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04: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