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外商直接投资跌至30年来新低 中国开启外资保卫战

京港台:2024-7-6 00:58| 来源:联合早报 | 评论( 21 )  | 我来说几句


外商直接投资跌至30年来新低 中国开启外资保卫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在大连出差,到酒店附近的便利店买东西,店家热情招呼一名排在我前面的外国旅客,还秀了好几句英语,赢得旅客连连点赞。店家笑说:「好几年没说了,都生鏽了。」

  閒聊中得知,因为便利店开在涉外酒店旁,经常有外国旅客光顾,为了方便做生意,店家自学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可新冠疫情那几年期间,大连几乎看不到外国旅客,他也没了说英语的机会。直到最近几个月,到大连旅行的外国人多了起来,店家又重新温习英语,一见到外国旅客就忍不住练上几句。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5日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商务部)

  最近走在北京街头,同样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洋面孔」明显多了。往来中国的国际航班显着增加,加上中国向好些国家开放免签入境,到中国出差、旅游的外国人比疫情期间增加了不少。

  「洋面孔」是开始回流了,但是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似乎还没有回温。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又下滑了,延续了去年6月以来的跌势。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8.2%,与今年前四个月同比下降27.9%相比,跌幅进一步扩大。

  高层显然也是着急的,今年以来,在部署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上动作频频,国务院2月还印发了《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桉》。

  

  2023年外国赴中国旅游的人数暴跌,现在有所回升。(视觉中国)

  官方近期又打响外资保卫战,短短一週两次提到稳外资。上週三(6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利用外资工作,指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落实製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採购和投资等;还提出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中国副总理何立峰星期一(7月1日)在外资工作座谈会上也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不合理限制,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引资优势;外资大省在吸引外资上「要扛起责任、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引资新思路新模式。

  

  北京,2024年7月2日    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专题)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和他率领的日本经济界访华团。

  这几年外资在中国的动向一直受到关注,外资撤离中国的消息时不时传出。外资在中国的处境、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中国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大环境的因素。

  早在前几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已在减弱,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素成本上升。人口多、市场大,产业链完整、製造成本低,一直都是中国的优势。但在中国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后,不少产业转移到越南、印度(专题)等国家。

  越南媒体上周引述越南纺织服装集团数据报道,今年前五个月,越南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近160亿美元,同比增长5%;越南也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供应国。

  受地缘政治影响,外商对于在华投资也变得更谨慎。虽然中国市场大,但外企在中国製造的产品,很大一部分还是得销往其他国家。以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为例,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在上海生产的特斯拉佔了四分之一。

  

  Tesla上海超级工厂。(视觉中国)

  眼下中国与西方的摩擦不断,欧美正设法重构一条「去中国化」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贴上「中国製造」标籤的产品,很可能被捲入地缘政治争端中,因而面对更高关税,甚至可能因为人权、国家安全等问题,面对出口限制风险。对很多长期投资中国的外企而言,一走了之是不现实的,但很多外商也不愿意在局面明朗前加码在华投资,而是更倾向按兵不动。

  中国内部的环境也在发生改变,目前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加上近几年外部环境恶化后,官方更重视安全,个别外企在中国面对的安全调查,也在外商圈子里形成寒蝉效应。

  此外,外企在中国面对的商业环境和竞争压力,与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内卷」的环境逼着很多中国企业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经营效率,不仅能与跨国企业在同维度上竞争,甚至还更胜一筹,外企在中国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越南同奈省,TCL越南工厂的职员们在工作。(新华社提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外资在中国的企业数量中佔比不高,但提供了可观的就业、税收和进出口额。中国经济规模增长后,外资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率下降,但它们仍然关係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繫,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依赖的一股力量。

  眼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即将出炉的改革方桉,包括官方将对外资释放什么样的信号。外资是聪明的,也是敏感的,虽然看上去与中国的改革没有直接联繫,但外资的流动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也是中国改革的晴雨表,如果不久后外资重新回流,说明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反之也亦然。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21: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