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热帖:不要相信萝卜快跑的低价打车....

京港台:2024-7-12 09:18| 来源:建设性意见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热帖:不要相信萝卜快跑的低价打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武汉投入1000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后,一场AI抢走人类工作的大讨论引发全社会关注。武汉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集体向政府请愿,恳请限制AI无人驾驶,给司机留一条活路,个中心酸与悲壮令人动容。

  但是我必须指出,当前对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讨论整个方向都歪了。

  目前围绕萝卜快跑的争议都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AI无人驾驶相比人类驾驶有全方位的碾压优势”,然而这一前提夹带了很多想象和误导,本身并不可靠。

  

  萝卜快跑为代表的无人驾驶网约车当然有优势,但是相对人类司机驾驶的网约车和出租车来说,还远远没有到全面碾压的程度,在很多方面还是远远不如的。

  第一,萝卜快跑的低价并不可信

  无人驾驶网约车这一轮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弹,最直接的原因是它的超低价,在武汉市场,萝卜快跑可以做到10公里6元钱的程度,堪称打车价格屠夫。

  然而,这一价格是无人驾驶网约车的真实竞争力吗?或者说,这样的低价,是长期可持续的吗?个人表示强烈怀疑。

  首先,当前的超低价格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体验价”、是“补贴推广价”,曾经在滴滴与快滴血战补贴的时候,我们早就见识过补贴的力度可以有多大,我本人就曾经打过1块钱的滴滴。其他的类似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补贴推广阶段的低价甚至免费活动,相信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当时也是吹共享经济的成本优势多么明显。睁眼看看,现在的共享单车和充电宝是什么价了?

  然后,萝卜快跑虽然节省了司机的成本,但是本身车辆的一次性成本要高出10万元以上,无人驾驶车辆的维护成本也必定远高于有司机驾驶的网约车。综合算下来,或许在3到5年的周期内仍然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绝对到不了当前几倍的价格差距那么夸张。

  再有,人类司机需要工资,无人驾驶车辆需要的远程服务器的算力和带宽也不是什么免费资源。在一名人类网约车司机预期月收入几千元的背景下,无人驾驶的算力和带宽成本能有多大优势只怕还真是很难说。现在企业在做宣传时算成本时往往刻意忽略这一块,这是严重的误导。

  所以,真要公平比较无人驾驶和人类司机的成本,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长期来看肯定是无人驾驶更有优势,但要说现在就大幅碾压,那纯属吹牛。

  第二,萝卜快跑的服务还相当蠢笨

  除了价格,服务也是无人驾驶和人类司机做比较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的宣传中,无人驾驶车辆是又守交规又稳妥的形象,但实际上是遮盖了当前无人驾驶的蠢笨。

  是的,无人驾驶现在能用了,但还处在相对蠢笨的状态,目前是远远比不上人类司机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萝卜快跑的车辆会被路上一个编织袋给逼得寸步难行,进而造成交通拥堵。更麻烦的是,车上的人类乘客还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坐在车里干着急。

  再有,当前萝卜快跑虽然已经进入主城区提供服务,但还是只能在固定站点上下车,做不到人类司机的门到门服务。这其实是因为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只能胜任常规道路环境,最后100米的复杂环境还没能攻克。而这部分是人类司机目前还能保留的优势,可以预见,这一优势还会保持相当久。

  最理想的状况下,未来路上跑的所有车辆都由AI驾驶,车辆和车辆能够通信,车辆和交通信号系统能够通信,那当然是效率最高最安全的。然而现实是,至少10年内,人类司机必定还会活跃在道路上,我们的交通系统甚至20年内都不可能完成智能化改造。

  因此,至少在20年内,无人驾驶车辆的服务智能程度还是不可能超过人类司机的。

  第三,萝卜快跑的安全伦理困境还未解决

  对于交通工具来说,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没有之一。但全球范围内,AI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伦理问题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立法层面没有准备好,公众认知层面也还没准备好。

  简而言之,无人驾驶车辆撞死人的事情是必定会发生的,人类如何面对被AI杀死这种可能性,目前还是无解的伦理困境。

  中国现在的做法是先干了再说,先搁置伦理困境,但这种搁置不可能无限期,总是要去面对的。萝卜快跑的投放车辆越来越多,距离萝卜快跑撞死第一个人的新闻出现,肯定已经不远了。

  届时,你我将作何感想?

  总结一下:

  AI无人驾驶车辆当然是大势所趋,长期来看也一定会有多种优势,但是在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还远远没有形成对人类司机的碾压优势。

  一点建设性意见:

  不要相信萝卜快跑那些胡吹大气的许诺。

相关专题:热帖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20:3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