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新闻传播的“两种闭环”:从改变社会到改变媒体

京港台:2024-7-15 05:11| 来源:往事与随想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新闻传播的“两种闭环”:从改变社会到改变媒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最受关注的新闻无疑是新京报的罐车运输乱象调查报道,此次事件非常特殊的一点是:有相当多的人担心记者和报社会因此被整肃。

  社交平台有各种传说,有说记者被删微博的,有说报社被整顿的,这些说法基本上都不靠谱,但确实反映了一种广泛的担忧——以前也有,但都没有这次的反应如此强烈。

  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分析,何以至此?

  简单的说,是因为新闻传播的后续路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用“两种闭环”来总结。

  十年前,或更早一些,新闻传播的路径一般是这样的:1、媒体报道揭露问题;2、互联网传播放大影响力;3、其它媒体跟进报道形成合力;4、民间舆论达成共识;5、社会各界介入行动;6、责任方被处理,制度改良。

  大致是这么一个闭环流程,当然,中间的顺序可能不那么准确,有些环节是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大家可以把罐车运输报道带入这个流程:其它媒体肯定是要跟进报道的,各个新闻门户肯定是要做专题的,代表委员律师肯定是要有所行动的,当事方肯定是要被处理的,食用油的运输规范肯定是要重新修订的……

  这是大家期待,在过去也比较熟悉的一种传播闭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感知到的是,近几年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闭环:1、媒体报道揭露问题;2、舆论发酵对媒体进行口诛笔伐;3、权力介入对媒体进行处罚。总之,万方有罪,罪在媒体。这也是一种闭环,对比上一种方式,流程比较短,简单快捷,有相当的优势。

  展开说,有几个新现象:

  1、在大众传播环节,有“人均新闻伦理专家”的倾向,媒体报道遭到了非常广泛且严厉的批评。这个变化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媒体不能以精英的姿态主导议题,坏的一面是很多批评是外行指挥内行。虽然有时候会扮演“帮凶”的角色,但我仍倾向于认为是正常现象——在正常社会,这是一个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

  2、对媒体的攻击形成了一股固定力量,几乎每一次都会抱团出现。大致呈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公司化的倾向,很多人被签约进了同一家公司,互相呼应;二是部门化的倾向,很多智能部门在这几年成为了传播主体,在编身份的个人成为网络红人,包括有组织的网络引导人员。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3、支持性力量的全面退场:媒体同行消失了,不跟进不炒作;敢发声的专家律师越来越少,代表委员不再接受采访,明星更是早就退场了,公知已经成了贬义词。由于这股力量的消失,事件的进展发生转向:失去解决问题的动能,转向了对媒体的大批判。

  4、最后,在内部舆情报告和外部举报的影响下,也许还有被报道的当事方的公关,权力最终完成了对媒体的最后一击。这样的事情不用多,有那么两三次、三五次,媒体就会长教训,至少领导就会长教训——所以有时候最重要的还不是记者敢不敢报道,而是领导有没有担当。

  当然,具体到这次个案,记者和报社不至于被整肃,因为就话题而言,民生话题敏感度较低,是难得还可以监督的一个领域,另外,事实很扎实,可供吹毛求疵之处很少。唯一的意外是影响太大了,这在过去,令人欢欣鼓舞,必须大干一场,榨干最后一点剩余价值,现在则是令人悚然心惊,挨骂固然要小心应付,被夸一样忐忑不安。

  新闻传播的闭环之所以会从改变社会走向“改变媒体”,表面看,是舆论方向的变化,被批判的对象从报道对象变成了报道者本身,内在来看,是权力之手使然,它并不只是出现在最后一个环节,而是出现在每一个环节。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13: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