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孕妇查出超雄胎儿被劝打掉,这两天把互联网吵撕裂

京港台:2024-7-23 09:01| 来源:Vista看天下 | 我来说几句


孕妇查出超雄胎儿被劝打掉,这两天把互联网吵撕裂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两天,“胎儿查出超雄该不该留”,让整个网络都吵炸了天。

  起因是一位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在孕检过程中,查出了胎儿有嵌合体超雄综合征,焦虑地把报告单发到了网上,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小啾啾

  评论区大多是劝打掉的,甚至“超雄体综合征是不是天生坏种”都上了热搜。

  不仅是出于对她育儿负担的考虑,更有人担心“超雄出生就是魔童降世”“以后就是反社会人格,教育再好都没用”……

  最终这名孕妇在考虑之后选择了终止妊娠,但网上有关“超雄”的讨论并未停止。

  继NPD(自恋病态人格)、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之后,“超雄”成为又一被年轻网友挂在嘴边的“社交平台流行病”。

  只不过一边火在年轻人漫不经心地玩梗里,“这天气热得我都超雄了”“这角色是不是超雄啊”;

  一边火在大众对“天生坏种”的担忧里。

  01

  当下最火“网红病”,

  有人害怕有人玩梗

  从医学角度来讲,“超雄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的疾病。

  人体的每个细胞内一般拥有一对性染色体,普通女性是XX,普通男性是XY,而超雄患者多了一条Y染色体,显示为“XYY”。

  根据不少医生的说法,这种基因异常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注意力缺陷,且多动和冲动发生率更高,但并不是犯罪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目前互联网大吵架中,基本已经被等同于潜在的反社会人格——而且是根深蒂固,怎么教育都教育不好的那种。

  

  《涉过愤怒的海》里周迅的儿子李苗苗,就被认为可能是个“超雄”。

  理由是他不仅情绪容易激动,且对家人和爱人都缺乏情感和同理心——甚至故意把年幼的妹妹弹下蹦床,导致亲妹妹瘫痪截肢。

  

  

  

  韩国一档育儿类综艺里,有个非常暴躁的男孩,也经常被视频网站的切片博主打上“超雄”的标签。

  

  会用最难听的话辱骂外婆,情绪激动时猛拽妈妈的头发、用脚大力踢门,甚至假装乖巧地“埋伏”在妈妈的卧室门口,骗妈妈出来后一杯水泼过去。

  

  尽管李苗苗的设定中并没有“超雄”这一项,而韩综里心理学专家也把男孩的行为归结于心理和家庭因素。

  但“超雄=易激动+暴力倾向”的印象,似乎已经深入人心。

  甚至超雄体综合征作为一种疾病,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梗化。

  用一些网友的话说:“超雄是名词,但也可以是形容词,形容一种比较暴躁、且不怕向外发泄的状态。”

  

  

  

  @陈去去

  网上已经衍生出了“超雄文学”,用来形容自己日常生活时不时想发下疯的冲动。

  早八通勤路上看到客户的消息,一股怒气直冲上头,忍不住狂开“超雄发飙”模式。结果下午回看消息记录时吓到腿软,连连道歉。

  

  @陈星越

  吃饭时遇到无理服务员后大声battle,叫“突然超雄了一下”

  办公室不开空调那更让人“超雄”了,领导和同事都别想看我好脸色。

  

  不止用于自嘲,也可以用来骂人。

  情绪不稳定,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训斥孩子的爸妈,会被称为“超雄父母”。

  一些亲子博主把自己孩子生气耍赖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评论区也经常有人调侃说是“超雄小孩”;

  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坐作业时突然崩溃大哭,也可能是生气瞪爸妈时的白眼翻得稍稍凶狠了点。

  武汉的公交司机因为开车快而且嗓门大爱骂人,所以是“超雄司机”。

  月初,一位网友发的视频还捧红了据说脾气不好、战斗力极强的”昆明超雄老奶。

  

  一位穿红裙子、表情略凶的阿姨照片被做成了“超雄老奶”的梗图,刷屏评论区。

  阿姨的孙女后来还出来发声,称奶奶其实性格很好,之所以摆出这个表情,是因为被两个老头搭讪。

  影视作品里,同样诞生了“超雄人设”。

  此前对《如懿传》的集中嘲讽中,如懿当皇后时期的贴身侍女容佩,就因为动不动就扇妃嫔们巴掌,被网友调侃为“超雄常务副皇后”。

  

  @橙橙影视

  海清早年在某部都市剧中演过一个厨艺高超但脾气不好的大厨;

  动不动就冲下属摔盘子、扔鸡蛋,近来也被调侃为“超雄厨师长”

  

  @木目影视

  单看这些玩梗,似乎网友已经跳过了对病症本身的讨论,直接把超雄等同于一种无伤大雅的情绪波动和宣泄了——

  但当一个超雄体综合征的胎儿真的出现,面对的又是另一套待遇。

  02

  “超雄犯罪”的故事,

  越传越离谱

  最近这波对超雄患者“攻击性强、感情淡漠、容易犯罪”的所谓科普,主要的依据来源于1965年的一项研究。

  一位英国学者对197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在其中发现了7名XYY染色体携带者。

  第二年她又发表论文,称对315名男性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了9名XYY男性都是具有精神障碍的罪犯。

  于是得出结论,携带了XYY的男性更容易成为罪犯。

  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学界否认了,最大的问题是取样太少,不具备代表性。

  而且在她第二次检测的315人中,有305人是监狱里的罪犯,这就像在医院里找人问路更容易遇到病人。

  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里,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对超雄者进行过调查和鉴定,并没发现他们的犯罪率比普通人更高。

  只有丹麦的结论是监狱中超雄者比率较高——但他们的罪行几乎都是非暴力的,犯罪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智力相对低下,并不能证明“天生坏种”的说法。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超雄多可怕”的内容,看似血淋淋案例一大堆,但基本以一些都市怪谈形态的故事为主。

  

  没地点、没来源,不是“当年某个超雄患者犯下了大案”,就是“我邻居家小孩超雄把爸妈打进医院了”。

  但如果真去核实,会发现恐怖大案是真的。

  凶手的“超雄”标签,却往往是营销号或者网友乱贴的。

  比如下面这个“超雄少年随机作案奸杀女孩后,被警察带走后还嚣张挑衅”;

  

  @新传纪实

  这个案子发生在2013年12月,凶手名叫代成林,1994年出生的他当时只有19岁。

  当时的报道原片完全没有提到“超雄”“天生坏种”的点,反而挖掘了他的家庭情况:代成林的爸爸从小家暴他和妈妈,后来还因为抢劫罪被判11年,让他养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代成林的妈妈又十分溺爱孩子,让他花钱大手大脚,犯罪的初衷也是为了“抢点钱花花”。

  

  韩国综艺里气晕姥姥、冲妈妈扔针泼水的男孩,也从未被确诊为超雄体综合征。

  离谱的是,因为他在节目里几乎没有眉毛,甚至还衍生出了“超雄孩子的面相特征之一是淡眉”的传言。

  

  但节目里其实特别拍到了,这个孩子在特别烦躁、发脾气的时候,会不自控地拔掉自己的眉毛、睫毛和头发,很像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拔毛症。

  这两天网友们扎堆分享“身边的超雄悲剧”,其实往往也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

  

  

  陈述时经常用“超雄症状”“疑似超雄”“我们都觉得是,但爸妈就是不承认”等主观描述。

  底下也有人会跟他们争论,描述中“突然尖叫、没有同理心、反应慢”等表现,相比超雄更像是自闭症的症状。

  一个摆明了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人在客观上并没有检测超雄的条件——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成年后的自己。

  目前比较主流的超雄体综合检测方式是进行无创DNA检测,但这不并包含在常规孕检里。

  常规孕检一般只会筛查唐式综合征这种比较严重、预后较差的基因问题。

  

  很多人发现胎儿是XYY,其实是在唐式综合征的初筛时发现染色体问题,然后进一步做羊穿检测是否是唐式儿的过程中,才意外发现胎儿多出了一条Y染色体。

  如果怀孕的时候没有查出来,出生后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症状,大家也不会特地再去做个染色体检测。

  至于如今那些所谓的“超雄大案”很多都发生在十几年前,当事人的出生时间还要更早,相关检测并未完善。

  再加上超雄跟犯罪行为的关联本就未被证实,无论是法院还是警方,都不会再把嫌疑人揪去测测基因。

  只剩一个59年前未被医学界广泛承认的理论,和一大堆可怕的“超雄都市传说”,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引起强震。

  03

  让疾病回归疾病本身

  在评论去劝说孕妇“打掉孩子”的,往往代入了一种不敢赌的心态:

  “已经查出染色体有病了,万一呢?万一生出了‘魔童’呢?”

  还有人用韩国一部有关天生拥有“杀人犯基因”的韩剧《窥探》来举例,男主从小乖巧长大,所有人都没发现异样,其实背地里是杀人狂魔。

  

  《窥探》剧照。

  但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超雄体综合征不是杀人犯基因。

  甚至在主流医学界看来,是在染色体异常中比较温和、比较常见的变异。

  上游记者采访了重庆某公立三甲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医生,医生表示从目前人群的大样本量来看,超雄综合征只是稍微增加了轻微的一点点精神、情感障碍风险。

  IQ指数可能比普通男性低10-15个分值,但在人群中甚至不好分辨。

  换句话说,虽然细胞里的染色体多了一条,但绝大多数的患者在表征上都处于正常人的范畴,略有不足也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的干预予以补偿。

  这也是超雄检测没有被纳入常规孕检原因之一,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身为旁观者,很容易觉得能要一个没病的孩子,为什么非要留下一个有病的?

  但面对生育问题,甚至当人在对待疾病的时候,做的本来就不是这么简单的选择题。

  三联生活周刊采访上海某医院的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主任提到高龄、难怀孕的家庭往往对个别先天疾病的接受度更高。

  不仅是XYY,甚至查出兔唇、先天性心脏病等明确疾病,也可能选择保留。

  对于这群父母来说,好不容易闯过了前面那么多关,“打掉再生一个”可能才是更冒险的事情。

  但也有人希望拥有尽可能“完美”的孩子,会在查出超雄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时坚决选择引产。

  这两天对“超雄”的讨论,充斥着无法证实的故事和激动的情绪。

  但或许该让它回到疾病本身,不用玩梗来轻视它,也不用真假难辨的“都市怪谈”来妖魔化它。

  面对某个疾病时该如何应对,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个需要评估自己心理预期、家庭条件、未来可能等综合因素后才敢下的艰难决定。

  这可能也是网友们正在追问的“产检的意义”——让人们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去面对一场场未知的风雨。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3: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