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英最大中国研究所面临起诉:拒透中国有关资金用途

京港台:2024-7-30 05:20|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英最大中国研究所面临起诉:拒透中国有关资金用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英中透视(UK-China Transparency)组织刚刚公布了一份关于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所(Lau China Institute)的研究报告,批评该研究所跟中国关系密切,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金用途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刘氏中国研究所是英国最大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99.9%的资金来自香港单一捐赠者刘鸣炜。刘鸣炜曾在伦敦国王学院取得法律学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向国王学院捐赠了至少1100万英镑来支持该研究所。刘铭伟曾担任香港政府顾问,并参与针对香港青年的统战活动,在一个由中国共产党统战部门监督的组织内担任正式职务。

  英中透视根据信息自由法(FOI)要求国王学院公开有关刘铭伟捐赠的条款和限制,刘氏是否对研究所负责人的任命有任何要求,以及刘氏与研究所的具体合作情况,但是国王学院没有披露这些信息。英中透视随后向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提出申诉,信息专员表示支持国王学院的立场。英中透明已向初级法庭(First-tier Tribunal)起诉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所,以进一步争取信息公开。

  刘氏中国研究所的资金来源

  刘氏中国研究所(LCI)于2011年成立,是伦敦国王学院全球事务学院的一部分。该研究所拥有30名博士生和11名核心成员,总成员人数达到76人。研究所开展的项目包括一些被中国共产党视为敏感的课题。

  刘氏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教授(Kerry Brown)在2020年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而获得中国政府智库颁发的奖项。他经常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发表文章。在英中透视公布了关于刘氏中国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后,美国之音尝试联系布朗教授,请他发表评论,截至发稿时间尚未得到回复。

  英中透视顾问张皓宇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能被中共官媒(新华网和CCTV)选中的人,至少都是不会对中共持批评态度的人。”

  2012年,香港富豪和四川省政协委员刘鸣炜及其家族向国王学院捐赠了600万英镑,以支持中国研究所的建立,并将其更名为刘氏中国研究所。刘鸣炜表示,这笔捐赠是为了支持香港和中国的下一代学者、领导者和企业家。尽管刘鸣炜的父亲、香港富豪刘銮雄在2014年因洗钱和贿赂罪被澳门法院判刑5年零3个月,但这并未影响刘氏中国研究所的筹备和发展。2015年,凯瑞·布朗(Kerry Brown)教授被任命为刘氏中国研究所主任。

  在2020年发布的一份总结报告中,刘氏中国研究所感谢刘鸣炜的持续支持,并提到该研究所与全球多家机构合作,包括透明国际、世界银行、必和必拓公司(HP Billiton)以及20国集团等。报告称,刘氏中国研究所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讨论中国问题的重要信息来源。

  伦敦国王学院发言人对美国之音说:“根据我们维护和保护学术自由的职责,以及我们健全的伦理审查和接受捐赠政策,国王学院全球事务学院所有研究所的运作都完全独立于捐赠者,捐赠者对研究所开展的任何研究重点没有任何影响力。”

  中国资金注入高等教育引争议

  然而英国大学与中国的紧密联系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在经济和教育领域的合作。 英国议会情报与安全委员会去年的一份报告警告说,英国的学术机构“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以实现中国对英国的政治影响和经济优势”。

  英国政府发言人今年2月向美国之音表示:“我们将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以确保应对国际合作中安全风险的建议和措施始终具有相关性和适度性。去年5月,我们扩大了与英国出口管制有关的军事最终用途管制(MEUC)的范围,同时将中国列入了军事最终用途管制的国家名单。”

  去年十月,美国之音采访了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教授。在采访中,他认为尽管有正当的安全理由让英国对中国投资持保留态度,但如果完全拒绝中国作为投资者,英国的选择将大大减少。

  “这反映了一个经典的两难问题:要么接受中国投资带来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要么拒绝中国投资并放弃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这需要进行复杂的对话,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布朗当时告诉美国之音。

  意识形态压力

  关于中国资金的另外一个主要争议在于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自由言论活动家兼《每日电讯报》政治评论员查理·班特利-阿斯托(Charlie Bantley-Astor)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中国大量资助研究机构可能带来意识形态压力。一些学生和学者反映,他们在研究中引用中国的经济模式或法律案例时,曾被校方要求更换材料,因为中国学生投诉这些内容“文化上敏感”或“涉嫌诽谤或不真实”。

  班特利-阿斯托还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学生进入英国大学,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普遍。中国学生支付的学费是本地学生的两到三倍,使得大学在经济上更依赖这些国际学生。此外,他提到英国政府通过的《高等教育言论自由法案》(Higher Education Free Speech Act)要求高校透明,公开海外资金来源,以防止外国势力对学术自由的影响。

  今年四月,时任英国副首相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说,英国政府将对英国高等院校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从而加强对敏感技术的保护,并减少对外国资金的依赖。这一举措旨在防止国家安全受到外来干预,特别是来自像中国这种“无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国家。

  观察人士指出,要实现这个目的,《高等教育言论自由法案》(Higher Education Free Speech Act)是重要的工具。然而,工党的教育大臣却在今天(7月29日星期一)宣布停止该法案的实施,以确保高等教育领域的“财务状况稳定”。

  班特利-阿斯托说:“有证据表明,一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与中共保持联系,这对学术自由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更严格的法律来确保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布朗教授表示,国王学院的同事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并不天真。他认为,理解和倾听在英中国学生的声音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学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也强调,与中国的合作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因为这些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不过,布朗提到,他认为,相比与中国的挑战,英国自身内部的分歧可能更为严重,这使得解决包括与中国关系在内的许多问题变得更加困难。他告诉美国之音:“我们的内政大臣(Suella Braverman)发表了很奇怪、很可怕的言论,我觉得这比习近平更能吓到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03: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