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家长擅自给孩子打“增高针”,医生:需专业评估

京港台:2024-8-4 18:17| 来源:新闻坊 | 我来说几句


家长擅自给孩子打“增高针”,医生:需专业评估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幼年就关注起了孩子的身高,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大帅气、亭亭玉立呢,于是,就有家长想尽了“追高”的办法。

  但千万注意!有人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孩子出现了副作用,结果追悔莫及!

  门诊全是人

  这种“针”的关注度特别高?

  进入暑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内“人山人海”。

  “怎样才能长高?”,小坊的同事,通过一周的蹲点观察,明显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身高的焦虑。

  

  家长们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增高针”“生长激素”。

  

  这些家长对“增高针”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出现的各种声音和乱象,也让他们不知所措。

  “生长激素打了三年,一直在‘追高’的路上。脊柱侧弯那么严重,到底是不是打生长激素导致的?”

  

  “我家打了三年生长激素,现在是胸椎肿瘤,在上海住院。”

  

  “孩子性早熟,这下更不长个了!”

  

  5岁男童被确诊后

  注射“增高针”确实有效果

  “增高针”究竟能不能打?打“增高针”一定能让身高落后于同龄人的孩子成功“追高”吗?

  今年5岁的袋袋(化名)出生后就一直长得很慢,总有小朋友叫袋袋“小不点”。从去年开始,袋袋每晚睡前都要打生长激素针。她的妈妈安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这一年多来的药瓶和针头攒了满满几瓶,颇为“壮观”。

  

  根据儿童身高比例图的数据,袋袋的身高属于P3以下水平,也就是100个孩子中身高处于倒数三位。安女士想不通,自己身高1.62米,丈夫身高1.8米,为什么儿子却一直长不高。

  经过医院一系列的筛查,袋袋被确诊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医生表示,如果不进行干预,袋袋可能只能长到1.6米左右。

  

  生长激素是人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考虑再三,安女士决定让儿子接受治疗,按医生的建议注射“生长激素针”,学名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就是俗称的“增高针”。对症治疗后,袋袋的变化让安女士感到惊喜。往年,袋袋每年只能长高四到五厘米,但是治疗后的一年内,袋袋长高了十厘米。

  

  对于像袋袋这样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们来说,注射生长激素是刚需。医学诊断水平的进步,让他们的身高有了“逆袭”的可能。但与此同时,网传所谓“一针长高10厘米”“10万元换20厘米身高”的“追高奇迹”,也拉高了家长们对孩子身高的期待值。

  家长擅自买药注射

  存在极大风险

  为孩子“追高”心切的家长,有的甚至没有咨询过专业医生,就擅自从网上购买“增高针”,自己给孩子注射。

  

  当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的相关群组里咨询购买方式时,一下子就收到了很多人的私信,都表示可以帮忙代购。根据孩子自身情况的差异,生长激素针每月的费用在2000元到15000元之间,需要注射2年以上。如此计算下来,整个治疗周期的费用最低也要将近八万元。

  此外,明明是处方药,竟有“代购”表示,不需要处方就可以拿到药。

  

  当记者表示对安全性有顾虑时,有“代购”直言,不少孩子不符合用药标准,家长就私下来找他拿药。

  

  这些家长也许不知道,他们的做法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副主任医师丁宇告诉记者,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给予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治疗用的,在临床使用时需要通过两轮的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才可以判断小朋友是否缺乏生长激素。

  就在记者采访的这一天,有9名做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的患儿,只有1个孩子被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明确,生长激素适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等。因为用药存在不良反应风险,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围。

  孩子接受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注射治疗,需要医生专业的效果评估与安全性监测。没有医生的指导、私自用药,对孩子带来伤害都将是不可逆转的。

  

  丁宇表示,虽然临床数据显示,生长激素并不会导致脊柱侧弯,但是如果用药前孩子已经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没有密切治疗、随访的情况下,会加重孩子脊柱侧弯严重程度。

  此外,如果在用药前没有对孩子的病因进行全面筛查,用药的潜在风险更大。例如,颅内肿瘤会导致生长激素缺乏,孩子就会出现身材矮小的情况,一旦漏诊颅内肿瘤的情况,并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就会促进肿瘤增长,导致病情恶化。

  在专家看来,绝大多数家长所认为的“矮”,并达不到医学上关于矮小的界定。

  身高计算公式:父母的身高相加除以2,男孩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加6.5厘米,女孩则减去6.5厘米,就可以得到孩子的遗传靶身高。

  孩子最终的身高,在遗传靶身高值的上下5厘米之内,在医学上均属于正常。除了遗传,还有哪些因素能决定身高?

  遗传占比高达七成;身高还与孩子的营养、运动、睡眠等多种因素相关,生长激素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不论身高多少,健康才是第一位,否则得不偿失!

相关专题:医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16: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