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建教合作乱象多 空头支票致学历就业两头空

京港台:2024-8-19 05:25| 来源:中央社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建教合作乱象多 空头支票致学历就业两头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央社台北18日电)建教合作是企业与学校常见的合作方式,往往能保障学生就业。但中国媒体发现,有业者冒用国企名称与各地学校签约,充当建教合作媒介,结果却让许多学生缴交高额学费后陷入失业,形同骗局,如今这家业者面临停摆,受害学生却投诉无门。

  南方週末报导,这家涉及虚假宣传、被学生、家长、学校视为如同诈骗的公司,名为「中航国铁」(北京)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虽然公司名称既有「中航」又有「国铁」,但实际上是一家没有任何国有股份的民营企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与真正属中国国企的中航及国铁毫无关係。

  建教合作在中国称为「校企合作」,字面意义就是学校与企业针对培育学生就业进行的合作。但在中国,部分「校企合作」往往由第三方公司作为媒介。如第三方公司缺乏企业资源,对学生的就业承诺难以实现,合作就会面临风险。上述的「中航国铁」便是显例。

  报导指出,第三方公司在「校企合作」的承诺一旦落空,学生在维权时又会发现,教育主管部门会出手处罚的是学校,而难以触及第三方公司。如果透过诉讼,虽可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却难以撼动第三方公司的根本。

  根据报导,根据多名受害者反映,2016、2017年前后,中航国铁向初中毕业生招生时承诺,若能就读该公司与当地中专学校联合开办的民航科或高铁科,毕业后就可保送进入该公司与大专院校合办的民航系或高铁系继续深造。待大专毕业后,中航国铁即负责安排相应的高铁、民航类工作。

  一名受害者小栗(化名)表示,当年中航国铁以「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名义招生。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在这所学校学习过,而是在3年内换了3个校区,先后在八达岭校区、昌平校区,甚至「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等地就读。

  根据报导,上述的所谓「昌平校区」,实际上是一座容纳多个大专院校校区、培训机构、教育企业办公室及教室的「大学城」。受害者直指,中航国铁其实只是租用了这座「大学城」的一小部分楼房,作为教学和住宿。如今,中航国铁当时的「教学楼」早已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此外,中航国铁曾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北京的成人高考(高中学历在职者入学考试,以取得修习大学学业资格),有部分考生取得北京交通大学学籍,但又被要求放弃学籍,转而到河南报考职业技术学院。辗转之中,有的学生一直没有拿到学籍,另有学生即便获得学籍,也未曾真的在河南的学校实地就读。

  根据报导,中航国铁与学生签订的就业培养协议书,专业应是「航空、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等类,但多名学生的中专毕业证、大专录取通知书、大专毕业证等证件,却变成「自动化设备生产应用」、「电机电气配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甚至有学生完成了学业,却无法取得大专毕业证书。

  报导提到,上述受害者在入学时,曾与中航国铁签订就业培养协议书,中航国铁承诺,负责安置学生在相关职位就业,如因中航国铁原因不能就业,则退还全部学费。这项承诺被不少学生、家长理解为「包就业」。

  但在今年5月底,3名安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家长指控,中航国铁与该校合作设置科系的数百名毕业生,都没有能够被安排到所承诺的专业职位就业。而该校向当地公安局递交的刑事控告状显示,双方合作4届共504名学生当中,中航国铁没有安排任何一个毕业生就业。然而,当地警方在调查后却认为中航国铁不构成诈骗。

  除了学生深感上当受骗,一些学校也被中航国铁的宣传所惑,导致更多学生上当。如云南某职业学院的官网指「承诺100%安置就业」;广东某职业学院相关科系的推荐文桉号称「毕业就是就业」;安徽某技术学院官网也提到「入学即解决就业问题」;黑龙江某职业学院相关招生简章中指「入学即就业」。

  另一名受害者小查(化名)表示,与他同一批的北京学生,也都没被中航国铁安排在相对应的高铁职位工作,而该公司有时会提供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机会,多是劳务派遣性质,或是实习期长、薪资低的工作,学生一般不满意这类安排。

  报导指出,这些学生在就读与中航国铁合作的学校科系时,每年缴纳的学费几乎都高达人民币(专题)1万元(下同,约新台币4.5万元)以上。有学校则透露,同一科系在停止与中航国铁合作后,费用却可降到每年3000、4000元。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合作学校与中航国铁在经济利益上存在一定的绑定关係。

  对于上述纠纷与质疑,中航国铁7月间回应,该公司自2021年起就没有再开展任何新业务,正在进入「清算注销流程」。至于学生就业问题,该公司声称,「学生对于就业不满意或者未能就业的,我司愿意继续提供就业跟踪服务」。

  报导最后提到,中国这类「校企合作」及衍生的各类纠纷不时可见,但乱象如何监管、整治及谁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依然有待釐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11: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