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面对中美欧三方角力 瑞士重审对华关系

京港台:2024-8-30 06:02|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面对中美欧三方角力 瑞士重审对华关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鉴于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在过去数年日趋紧张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在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FTA)十年期满和更新谈判之际,瑞士朝野都在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希望将中瑞自贸协定续约塑造成一大外交成果,但作为欧盟“影子成员国”的瑞士必然考虑美国和欧盟的诉求。

  特殊的中国瑞士关系

  意大利汉学家弗朗西斯科·郗仕(Francesco Sisci)向美国之音表示:“瑞士与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

  部分由于瑞士颇具历史渊源的“中立国”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年不到,瑞士就成为最早与之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而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瑞士也深度参与到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中。

  郗仕举例说:“1980年,瑞士迅达集团与中国签署了第一家合资生产协议,给中南海里的老领导们制造电梯和自动扶梯。中国老百姓第一次品尝到的咖啡就是瑞士雀巢咖啡。”

  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于2013年签署,并于2014年7月1日生效。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一揽子自贸协定。时任瑞士驻华大使让-雅克·德·达代尔(Jean-Jacques de Dardel)表示:“2014年代表着中瑞关系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今年1月,中国总理李强访问瑞士,双方声明将加强经贸合作,为中瑞自贸协定续签谈判埋下了伏笔。3月,中国宣布对瑞士等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7月,中国商务部与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教育研究部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意尽快正式启动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更新谈判。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高级研究员、西班牙经济学家艾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向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对于续签非常热情,因为这能够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失败形成一种对照,把瑞士塑造成一个模范,使得其他欧洲国家效仿。中国对欧洲开征报复性关税,也可能将瑞士排除在外。”

  自贸协定续约不无阻力

  尽管瑞士与中国保持着长期友好关系,且有意续约对华自贸协定,但瑞士政府正面临着国内日益增长的反对声音。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庄嘉颖向美国之音表示:“瑞士国内政治肯定会产生影响,并且体现在自贸协定续签中。”

  据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报道,当地时间8月27日,瑞士下议院(国民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以14票赞成、8票反对、2票弃权授权瑞士政府(联邦委员会),就中瑞自贸协定更新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

  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主张,在新的中瑞自贸协定中增加人权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强制性条款。不过,这一提议被外交事务委员会否决。表决结束后,两党分别发布新闻稿对此提出批评。

  另一方面,外交事务委员会也要求政府解决瑞士对中国关键原材料依赖的问题。欧盟、美国已经决定就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依赖实行“去风险”政策,北京则批评这一政策为保护主义。

  外交事务委员会还要求政府就瑞士藏人问题与中方进行谈判。1960年代,瑞士接纳了一批流亡藏人及孤儿。如今瑞士藏人有约一万人,是瑞士境内一支重要的亚裔少数民族。

  处境微妙的瑞士何去何从?

  郗仕说:“过去40多年来,瑞士与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联系。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瑞士也越来越依赖欧盟,在贸易往来、必需物资、安全保障方面都是如此,因为瑞士的所有边境几乎都被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包围。”

  郗仕认为,虽然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但已经成为“影子成员国”;在这种情况下,“瑞士的处境肯定很微妙,瑞士人希望保持他们珍贵的中立,保持与中国的积极贸易,但也肯定必须考虑美国和欧盟的诉求。”

  与十年前相比,在地缘政治竞争抬头的大背景下,瑞士传统上奉行的政治中立和经济独立战略日益受到挑战。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瑞士跟随华盛顿、布鲁塞尔对俄实施制裁。瑞士国内外一些观点认为,此举有损瑞士作为非欧盟、非北约成员国的中立国地位。

  过去十年,中瑞关系虽相对稳定,但中美、中欧关系显著恶化,而中俄关系日趋密切。美国力图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而欧盟与华盛顿的跨大西洋关系紧密,瑞士企业由此面临更大风险。

  庄嘉颖说:“瑞士从与中国的联系中获得了经济利益,但瑞士看重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还有中国的市场和生产能力,从而利用第三市场进行出口,或在可能的情况下获得中国的投资。鉴于目前美国和中国之间以及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技术限制,原先有利可图的经贸合作计划将会更难实现。”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20: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