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紧裤腰带,但他们人均月薪“低”至4万5......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勒紧了裤腰带,5家银行平均月薪“低”至4万5以上。
831之前所有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披露完毕,其中42家已上市银行的薪资水平也公之于众。
42家上市银行,员工超250万人,整体减员超3万人,其中国有6大行人员减少超2万人,也就是说其余9家已上市全国性股份行和27家上市的城商行及农商行加起来减员约1万。
这一点很好理解,论员工数量,毫无疑问,网点覆盖每个省每个地市每个县城的国有大行,人员最多,超过180万。在县城你或许看不到中信、华夏等股份行,但不可能看不到工农中建交这些国行。
城商行次次之,经营地域限制因素,网点往往局限在省内;农商行网点覆盖更小,往往分布在个别地市、区县。
以前大家以为挤进大行就能吃香喝辣,待遇高人一等,这次42家银行半年报披露,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论平均工资,2024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员工人均月薪酬超过5万,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也在4.5万元以上。这里面,招商、兴业、浙商都是全国性股份行,南京行、江苏行则属于地方性城商行。
他们的人均月薪超4.5万,而员工数量最多的国有6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包含期间发的季度奖金和上年年终奖)
说实话,甭管他平均月薪超4万五还是不到3万,都远远超出很多人的预料,不是低,而是没想到会这么高!
感觉裤腰带不是勒紧了,而是崩紧了。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降本增效、减员增效不绝于耳,从地方政府到央国企,从制造企业到高薪互联网大厂,从中小金融机构到高大上的券商投行,降薪裁员甚至退薪,所有消息都在告诉观众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银行半年报一出,“平均月薪4万五”、“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显然,日子不好过的可能只是自己。
根据测算银行人均薪酬确实降了,250多万银行员工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平均下降5300多块,平均月薪下降880多块。
相比平均月薪3、4、5万,880多块连个零头都算不上。这貌似与大家感受到的寒意阵阵有点过于不匹配。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在银行的伙伴都要苦笑无语,因为他们着实感受着寒意,但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月薪这么高.....”
不知道什么时候专家成了叫兽,“平均”也成了谈之色变的贬义词。
"人均薪酬60万"、"年薪50万"的字眼让人眼红,但实际上不同银行、不同岗位、不同区域,很多人的真实薪酬与月均几万的平均数是两个世界。
所谓的“人均月薪不到3万”,也是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天花板。许多国有大行的人看了这数字估计会想骂人,尤其是被称作低保行、快递行的那俩。
整个金融板块都在经历轰轰烈烈的降本增效,不断降息下,银行净息差也已经降到1.54%的历史低位,远低于合意的1.8%以上水平。
本以为大家的薪资都一样在打折甚至拦腰斩、都在硬扛,但现实是然并卵,最受伤的还是最基层的,薪资减少不说还得被“工作饱和度”持续输出。
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测算出来的平均薪酬,观众感受最大的其实贫富差距。
城商行、全国性股份行,薪酬相比六大国有行普遍要高的多,但国有大行平均下来竟然也“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仍是大多数人摸不着的天花板。
之前有人在网上征求大家的工资,不少银行人贴出了工资单。
不同银行性质、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不同业绩情况,薪酬差异明显,同时,小行普遍高于大行,大行网点多、员工多、支出多,就好比工行约42万人,而12家全国性股份行总共才约58万人,僧多肉少,不够分。小行人少、支出少,分下来自然就多。
而且,哪里都存在八二定理,一般来说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实际上可能比这更极端。“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在评论里连超过1万的都没几个。
之前招商的数据显示,百分之2点25的客户拥有超81%的财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马太效应严重。
昨天我聊孟晓苏,在探讨地方政府开辟新税源上,孟专家“建议从违法购买的小产权房启征房产税”,每年征收,给地方财政找个十余年的税源。
能去买小产权房的,除了少量投资客多数是因为没钱买商品房的,图的就是便宜,也不用背贷款还月供。
要给地方财政找税源,孟专家没建议从周公子那种有五六套房子的去征税,反倒向小产权买家开刀;
他不建议向上向高收入群体寻求税源,反倒向下向收入较低的群体找创收。
这不就是典型的损不足而补有余吗,不但没缩小贫富差距反倒在助推马太效应。
经济大环境不好,都说勒紧裤腰带,但5家银行人均月薪超4万五、6大行
人均月薪2万六七。
这里有很多人是真的在勒紧裤腰带,但也必然有人始终腰缠万贯。
未来几年可能是最关键的几年,也是最难的几年。
而显然,最底层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