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各地小学生“买冰”被嘲 “没苦硬吃”具象化

京港台:2024-9-7 05:18|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各地小学生“买冰”被嘲 “没苦硬吃”具象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开学第一周,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父母为终于结束了暑期两个月的带娃苦旅而欢欣鼓舞。

  而有的父母却因为“神兽回笼”失败,愁得头都快大了。

  

  咋回事呢?

  最近,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家长纷纷在网上发帖抱怨,孩子的学快上不下去了。

  罪魁祸首是这几天异常的高温。

  

  别看有的城市晚上已经凉快到晚上要盖被睡觉了。

  但这几个省份却是刚撤回了38度的夏天,就迎来了一个40度的秋天,热得大家是苦不堪言。

  大人在离开空调房都需要一定的勇气,更不用说小孩子了。

  40多度的天气,那么多人挤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上一天的课,受罪程度堪比酷刑啊。

  多地家长纷纷发文吐槽,因为小学教室没有空调,孩子已经热湿了几套衣服,身体遭不住了。

  

  在家长们发出来的视频里,一眼望去,每个孩子身上都是汗涔涔的,像刚洗完澡一样。

  他们只是端坐着,汗水都顺着头发滴下来。

  

  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紧紧地黏在他们身上,不知道有多难受。

  

  头发一天下来就没有干过。

  有的孩子被热得已经两眼无神了,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

  

  被热病了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湖北的一位家长说,他们班上几乎每天都有被热晕倒的孩子。

  有的孩子即使坚持到了放学回家,也忍不住呕吐、拉肚子。

  身上起痱子已经见怪不怪,很多孩子都被热得流鼻血了。

  

  看着那一张张无精打采的小脸,做父母的怎么能不心疼?

  影响学习是小事,孩子整天穿着被汗浸透的湿衣服上课,要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怎么办?

  

  于是,家长们积极地和学校沟通,商量解决的办法。

  比如,有家长往学校里送冰块,放在教室里,帮助降温。

  

  很多地方制冰厂的冰块已经被抢购一空,订单甚至排到了一周以后,价钱也从一块10块钱涨到了一块60块。

  

  不说冰块越来越贵,家长们跟着搬前搬后,也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只能跟公司请假。

  而且,冰块化得太快,容易打湿地面,孩子稍不注意就会滑倒,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在教室里加装空调,这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免学费,国家经费有限,一些经济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地区买不起空调也能理解。

  但很多学校,却以电路带不起空调为由搪塞家长,甚至一些学校表示,不安空调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

  家长们急得没有办法,在网上议论纷纷,各种想办法,甚至很多家长提出要平摊购买空调的机器费和电费,但只要有一个家长拒绝,就办不了这个事。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家长们这一爱子心切的行为,却在网上引发了一大波冷嘲热讽。

  不少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已经长大的网友觉得,这些家长,太矫情了。

  “7、80年代没有空调的时候,孩子就不热?没看谁说受不了了不上学了啊。”

  

  “再热能热到哪去,现在的孩子就是没吃过苦。”

  

  在他们看来,以前没有电器的年代,还不是都过来了。

  怎么到了现在,孩子们一个个都这么金贵了,没有空调就不能上学了?

  一时间,那些家长在网上成了众矢之的,两波网友在网上直接吵了起来。

  

  

  

  到底是真的需要空调还是家长们太矫情?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2

  立秋已过,不少地方都已经冷了下来。

  但很多人可能对一些省份面临的高温,没有什么概念。

  现在南方有些地区热到了什么程度?

  从8月21号开始,重庆已经连发了16个高温红色预警。

  川渝多个地区气温飙升至40度。

  

  打开天气预报,触目惊心的一片红,湖北江西的最高温已经打破往年纪录了。

  

  有些人动不动就拿以前的年代说事,把所有锅都甩在是这一代人不能吃苦上。

  但他们没想过,以前有近几年这么极端的高温吗?

  以前的生态环境有现在这么的差吗?

  以前的人知道什么是热射病吗?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有些人还照本宣科,拿着从前的那一套标准去要求现在的孩子,却不知道已经过时了。

  这么热的天,你让孩子们忍。

  但请问有几个大人能拍胸脯保证自己能挤到几十人、40多度的密闭环境中?

  

  老师的办公室有空调,领导们的办公室有空调,动嘴皮子的网友办公室有空调,他们要不要先示范一下40多度无空调的高温中办公?

  

  换句话说,连成人都示范不了,又何必要求身体素质更差的孩子?

  网友坐在空调屋里,喝着冰饮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科技进步的便利。

  孩子们就非要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小教室里,热得都中暑了还要忆苦思甜。

  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不知道心疼啊。

  第二,我想问问大家,我们送孩子去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是的,我们送孩子去学校是为了学习的。

  现在孩子都热得有气无力,生病晕倒了,哪里还有读书的精神和力气?

  老师也热得没有精神上课,整个教室都是学生在扇扇子,哪有什么学习效果?

  为了所谓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连学习都学不下去了,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

  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非要让孩子遭罪,这就是典型的没苦硬吃。

  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有困难就放大困难。

  不知道是在教育,还是在阻碍教育。

  第三: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每天穿着湿衣服上学,放学后拉肚子,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那你是更愿意让孩子在空调房上学,还是在高温的环境中上学?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实际上,只要条件还可以的学校,都是有空调的。

  在一些孩子因为高温而如坐针毡的时候,另一些孩子安安心心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面。

  

  

  评论区还有一个妈妈说,看了这些中暑的孩子,只庆幸自己孩子幸运。

  

  教室是可以装空调的,而为了让孩子吃苦,硬是让孩子在高温下学习,真的有必要吗?

  扪心自问,作为父母,你更愿意让孩子在哪种环境下学习?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多遭罪?

  用牺牲孩子健康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吃苦能力,这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苦难教育当然是人生的必修课,但它至少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

  无意义的苦难,本质上是一种虐待。

  3

  很多中国家长,真的很执着于让孩子吃苦。

  比如那个坐火车时故意给孩子买无座站票的母亲。

  网友不解地问:又不是什么急事,为什么要孩子买无座票一直站着?

  这个妈妈的回答细思极恐:我吃过的苦,她也得感受一下。

  

  孩子肉眼可见的非常难受,车厢内的空间狭小到连腿都伸不开。

  她坐在行李箱上,连吃口饭都要看来往旅客的脸色。

  

  妈妈甚至还有点委屈地说,女儿朝自己翻了好几个白眼,根本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殊不知,这根本就是她的一厢情愿。

  这种所谓的苦难教育,其实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阴影。

  还有之前那个逼着孩子每天坐两个小时公交车上下学的父亲。

  孩子抱怨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住得近一点,家里又不是没有这个条件。

  父亲却说,因为爸爸小时候在农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你必须感受一下。

  

  还有父母规定上高中的儿子一顿只吃5毛钱,必须从自己家带咸菜来吃的。

  “我二十年前读高三,也是五毛钱一顿饭的伙食费。”

  这些父母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制造苦难?

  底层的逻辑是,只有小时候能吃苦,长大了才能面对生活的苦,不会被轻易压垮。

  但为了吃苦而吃苦,非但不能磨炼心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永远的自卑。

  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话题,叫父母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最高赞回答写到:

  “父母从小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我只能穿哥哥姐姐剩下不合身的衣服,上学的时候也只能吃食堂最便宜的饭菜,一天的伙食费只有几块钱,却不知道我在学校受尽嘲笑。”

  他们不仅没了自信,长大之后还有了享受羞耻症,给自己多花一点钱都觉得可耻。

  有多少孩子都是这样?

  因为一直被教育要吃苦,所以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配得感极低,即使在长大之后也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快乐。

  家长一味地把苦难当作财富,对孩子的来说却是一种深深的悲哀。

  像余华在《活着》中写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被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上一代人动不动就喜欢把现在年轻人的失败或脆弱,归结于吃不了苦,却没意识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要吃的苦。

  在他们那个年代,苦难可能就是缺这少那,饥一顿饱一顿。

  他们的苦,是到工地搬砖扛大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更多是身体上的苦。

  但如今这一代年轻人,更多是精神上的苦。

  是被迫996、007,无尽的加班,陷入内卷的苦;

  是高房价,高物价,月月光,看不到未来的苦;

  是养不起孩子,照顾不了老人,结不起婚姻,踽踽独行的苦。

  苦难没有具体形式,每个年代的苦,都会变化。

  所以,这个时代,普通人一辈子要吃的苦已经够多了。

  何必还要给孩子去制造那么多不必要的苦难?

  就算孩子要吃苦,吃的也是本就存在,有意义的,能让他们成长的苦。

  而不是我们刻意营造出来的,除了给他们造成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半点意义都没有的人工苦难。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建立面对挫折和苦难的信心,磨炼自己的毅力,用高配得感自信地面对一切。

  这不一定需要很多的苦难,但一定需要很多的爱。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

  我们的人生目标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自己的热爱与幸福。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19: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