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当代年轻女性恐婚恐育?其实“不恐”只是“不愿”

京港台:2024-9-8 09:21| 来源:红辣椒评论 | 我来说几句


当代年轻女性恐婚恐育?其实“不恐”只是“不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日前,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43万对,同比减少49.8万对。近年来,年轻女性恐婚恐育的现象也层见叠出。互联网中关于生育、丈夫婚内出轨、家暴等婚姻负面视频或新闻下常有“随机吓死一位女大学生”“首先,我很感激我的妈妈,其次,我会当一个好后妈”等言论出现。其实不是捕风捉影,不结婚、不生子已经成为许多年轻女性的共识,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如今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国家鼓励结婚生育,出台各项生育支持政策。然而,效果不甚理想,这样的现状是否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背后是复杂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解决问题得对症下药,那么首先得找准、找对“症”。女性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不是真的“恐惧”,却是真的“抗拒”。

  女性向来是不恐的。回顾历史,中国人曾有“多子多福”的固有信念。即便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医疗水平低下的过去,女性都会选择生育孩子甚至不止一个,最糟糕的情况生产甚至都不需要去医院,也不需要专业的医生参与,而是产妇在自家屋里就完成了。

  女性不愿的根本原因在于“价值权衡”,“愿不愿”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值不值”。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出轨、家暴等婚姻悲剧时有发生。付出真情却被重重伤害,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上中所谓“投入产出比”为负了。基于“风险规避”的考量,许多女性选择不结婚,结婚率上不去那生育自然也成问题。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写过一本名为《“坏”比“好”更强大》的书,在心理学上叫做“负面偏好”,即人们更容易关注那些不好的消息,坏消息的影响力总是比好消息大。加之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加剧了坏消息的传播,人们的观念也渐渐改变。

  在职场中,对女性的偏见一直存在。企业在招聘和晋升时,既担心已婚女性面临生育从而影响工作又担心已育女性无法兼顾家庭与事业。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自我价值感得到满足,使得成功不再仅仅取决于家庭或孩子。相对而言,婚姻与家庭给女性带来的价值越来越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此消彼长的矛盾对立。在价值的天平上,许多女性倾向于自我价值带来的满足感,结婚生子便变得不值了。

  观念改变,恐惧不该成为挡箭牌。恐惧与意愿都是心理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当女性不生孩子这件事不再需要被当成例外提起的时候,这种心理因素或许就会淡化。我们要正视女性的选择,理解她们的担忧与抗拒。多方发力,营造一个“值得”的条件,让女性感受到婚姻与孩子所带来的正向的价值感才是破除心理障碍的关键。

相关专题:婚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01: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