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市低迷 央企国企也不愿拿地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央社台北10日电)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下,今年前8月,中国大陆土地成交金额只有2021年同期的1/3。隶属官方的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也设定更严格标准大幅减少拿地,深怕投资错误就会爆雷。
经济大数据平台Wind资料显示,2024年前8个月,中国大陆土地成交金额人民币(专题)1.42兆元(下同,约新台币6.42兆元),年减31%,只有2021年同期的1/3。
中指研究院资料显示,今年前8月,中国大陆百大房企的「权益拿地金额」比去年同期大减40%。权益拿地金额是开发商在获取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总费用。
陆媒经济观察报今天报导,央企、国企今年也大幅减少拿地。
报导指出,王强看上的一个地块开始竞价,但他却没有参与的机会。这块土地位于一线城市产业聚集区,有较好的需求支撑,根据他和同事的综合研判,预计一年时间可以清盘,但最终,地块投资没有通过总部的审核。
王强在一家国有房企的区域投资部门任职。今年以来,总部加大了投资风险审核力度,他所在公司前8月实际投资额不到全年计画的1/3。
王强看上的地段,起拍楼面价每平方公尺4.9万元,而目前地段周边中古屋每平方公尺普遍低于5万元。但总部认为,未来的利润和去化难以平衡,不同意参加竞拍。
王强做了近10年投资工作,从今年开始,他所在公司的投资标准从原来的8个增加到13个,全部符合才能投资。
年初,王强所在公司的计画投资额在100亿元左右,但前8个月的权益拿地金额不到30亿元,相当于2023年一个月的拿地额。王强说,不是不想拿地,而是大部分土地不符合投资要求。
中国不动产巨头保利发展的业绩显示,上半年新拿12个专桉,权益拿地金额109亿元,不到2023年同期的一半。截至6月底,这家央企的土地储备较年初下降了8%。
报导指出,保利发展下半年一方面坚定去库存策略,主动调整投资节奏;另一方面将全面梳理在手资源,在现有土地调规、土地置换和成屋收储等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
据报导,国企中海地产上半年的投资总额为129亿元,甚至不到2023年同期的1/3,但已在房地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中海行政总裁张智超宣称,上半年一线城市供地少、优质土地供应不足是拿地少的主要原因。
中海地产拿地越来越谨慎,2021年以来,聚焦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上半年的投资中,一线城市比重达67%。
国企厦门建发集团是近年拿地较为凶勐的房企之一,房地产数据平台克而瑞的资料显示,今年前8月,建发拿地金额为279亿元,也不到2023年的4成。
据报导,建发认为,2024年上半年集中供地价格太高,对拿地有较大影响,如杭州和福州等城市,虽然库存专桉均完成去化,考虑到团队和品牌的维繫,才进行适度少量的补充,而且主要以合作模式为主。
报导说,今年以来,中国监管部门要求房企的销售拿地比不能超过40%。
一名上市房企的财务负责人说,一块土地拿错了有可能让公司爆雷,「一点不夸张」。
报导指出,房企想要发展必须投资拿地,但「当前拿错地的风险太高」。因此,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标准成为多数房企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
王强说,年中,他们公司对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研判的结论是,拿地的风险依然较大,所以进一步紧缩了投资。
报导指出,与大型央企相比,王强所在的公司投资拿地「慎之又慎」,销售则是「能卖尽卖」。在符合国有资产要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实现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