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80年代的“美好”,也不是天赐的

京港台:2024-10-14 10:55| 来源:张3丰的世界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80年代的“美好”,也不是天赐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看到著名出版人许医农去世的消息,有一点伤感。至少她主编的“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是我熟悉的,也买过不少。这套书也让我知道了哈佛燕京学社。在美国访学的时候,我还去拜访过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

  更受震动的是看到同为出版人的老六以前发的微博:

  

  很多读书人心中,80年代是无比美好的,那时候有很多好的丛书出版。前几天还有朋友拿给我一本当时的“五角丛书”《我为什么写作》。很多那时候能出的书,现在估计都不能出了。

  但是,那种相对宽松的气氛,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时候有一些“出版家”,抱着使命感在做事。光是三联书店,就有好几位,范用,沈昌文,他们的回忆文字都很值得看。

  我为许先生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我曾经也是“编辑”,知道这一行的工作状态。如果以许先生为标杆,我几乎配不上“编辑”这两个字。

  当然,我工作的新闻媒体,和出版社有很大不同,编辑无法拍胸脯一定要发某一篇报道。但是,我也确实没有过“发这个我陪你坐牢”的想法。看到记者的报道,真有坐牢风险,我可能还会痛斥他一番。

  后来写公号,第一次出现红色的“违规”通知,我也心惊胆战,周围人似乎也感受到危险马上降临了。也许出现了某种文化上的转折。

  当然,现在写这样的文章,也并不是鼓励别人去冒险。在追思许医农老师的时候,想到她的好、她的勇敢,仍然是有价值的。她没有鼓励作者去“坐牢”,而是说“陪你去”。

  看到一个说法,韩国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的著作,当初因为“揭露黑暗”,也被当局处罚,要求负责对外翻译、推广文化的部门,不要推她的书。翻译机构回应,已经和国外机构达成了协议,没办法撤回。他们绕开阻挠,把她的书推广到了欧洲。这就是“文化生态”。

  大家都可以作为生态上的一员,哪怕是作为读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13: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