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比马斯克“筷子夹火箭”更稳的是那个社会的预期

京港台:2024-10-15 04:51| 来源:忘川边的但丁 | 评论( 23 )  | 我来说几句


比马斯克“筷子夹火箭”更稳的是那个社会的预期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抄底还是跑路?美股最新动态

  那种比技术本身重要的多的东西。

  各位好,今天头条接了一个推广,听不不错的书,大家可以看看。

  次条我想写个随笔。

  昨晚全程围观了马斯克“筷子夹火箭”的壮举。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8时30分许(北京时间13日晚8时30分许),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发射升空,这是“星舰”第五次试飞,首次尝试用发射塔的机械臂(也被称为“筷子”)在半空中捕获助推器以实现回收并取得成功。

  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惊艳和科幻了,我有一种感觉,自己是在见证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一步。

  一个明朝人听闻泰西有个叫哥伦布的人发现了新大陆会是什么感觉呢?

  一个生活在特殊时代的中国人听闻了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有时什么感觉呢?

  历史,就这样正在我们的眼前发生。它在大洋彼岸,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它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几年前还有人嘲笑马斯克的星舰计划发一个爆炸一个,但现在我估计不会有人这么说了。再过上若干年,等到马斯克真的实现了登陆火星的梦想的时候,可能又会是同样一批人,会对西洋科技的这份“变怪神奇”大惊小怪,搞出什么“登(陆)火(星)造假论”出来,一如他们今天相信“登月是假的”“西方科技革命是从永乐大典上抄的”一样。

  不奇怪,因为唯有如此,这些人的认知才能完成自洽。

  其实就马斯克这个人来说,我觉得他这辈子本身也是挺神奇的故事。

  2002年,马斯克刚31岁的时候,他已经财务自由了,可是他却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去实践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把人送上火星。

  那一年,他投资1亿美元创办了SpaceX公司,专门制造和发射先进火箭。

  但是,这么高精尖产业是有门槛的。

  2006年,SpaceX首次发射,5秒过后,火箭失控坠落;

  2007年,第二次发射,火箭升空,5分钟过后解体爆炸;

  2008年,第三次发射,火箭分离故障,又失败了;

  也就是说,短短三年间,马斯克造的火箭,三次发射三次失败,一年一爆,跟过年放烟花似的。1亿美元的投资,眼睛一闭一睁全没了。

  但是马斯克本人居然没有气馁,或者更确切的说,他的投资人居然没有气馁。2008年正赶上金融危机,最穷困的时候马斯克把房子、车子、私人飞机……一切能变卖的资产全卖了。从亿万富豪变成亿万负豪,但他却依然能融到资,筹到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复刻的故事。

  而且美国股市在咱们看来也很奇葩,2010年的时候,马斯克的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前的十年间和此后的十年间,特斯拉其实一直在亏损。但它的股价却一直在上涨,十年内股价涨幅近6000%。

  一直到2020年,特斯拉真正开始盈利,马斯克才真正迎来了他事业的黄金期,最近他那酷炫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首秀你看了吗?同样的惊艳无比。

  

  我觉得马斯克的这个成功的故事背后,有另外一种东西在推动他“成事”,那就是稳定的预期。

  无论民营载人火箭、还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都是一种需要长期、大规模投资才能做成的项目。如果没有对这些项目稳定的预期,预判到这些研发获得的成果可以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如果投资者需要担心这些研发会在进行到一半时被禁止、没收或者征用。那么调动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需要长投的产业,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是民间资本不能被汇聚起来做大事,而是只有在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在财产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尊重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其实让我想起了大航海时代,很多人觉得哥伦布非常勇敢,居然愿意亲身赴险于万里波涛之外。向中世纪人们认为不可逾越、乃至是世界尽头的大西洋进发。去看看海那边到底有什么。

  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哥伦布个人的勇气,或者赞助他的卡斯提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远见卓识,亦或者欧洲当时的航海技术有多么发达(严格的说,欧洲当时的航海技术与中东乃至远东的技术尚且各有千秋,甚至有些难分伯仲)。

  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哥伦布和女王之间签订的那份契约——这份名为《格林纳达条约》的契约规定,

  第一,女王和其丈夫将封哥伦布为海军上将,他的继承人将世袭他的这一职务和所享有的一切特权;

  第二,女王和国王委任哥伦布为他所发现和占有的所有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和首席行政长官;

  第三,在哥伦布的管辖范围内,通过购买、交换和其他方式获得的所有商品(珍珠、宝石、黄金、白银、香料或其他物品)在扣除各种费用后,他将拥有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上交国王。、

  

  也就是说,当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的时候,他与伊莎贝拉女王的关系不是传统的君臣关系,而是非常现代的契约关系。哥伦布相信女王会认账,在自己“创业”成功之后分给他应得的那一份,女王也相信哥伦布的信用。双方都对对方的履约形成了稳定的预期,所以才会有了这次伟大的探索。

  所以,是契约带来的预期,成就了哥伦布,和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乃至欧洲的辉煌。

  而这样的预期,在同时代的其他中世纪文明中是难以发生的。因为在其他文明中,皇权与皇权下的百姓还是遵循着赢者可以通吃一切,包括践踏规则和双方达成契约本身的暴力逻辑。

  也因如此,在那种中世纪社会中,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很难基于稳定预期给一个民间创业者的长期创业项目提供这样一个稳定投资。因为君主是口含天宪的,而哥伦布这样的民间创业者的权益在必要时时可能被践踏或征用。因此后者无法相信前者许诺的契约,而前者也会想方设法不让后者离开自己的权力可及的控制范围内。

  这就是明清在官办的郑和下西洋之后,非但没有开启大航海,反而开始漫长海禁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撑起哥伦布伟大探险的,不是勇气、甚至不是单纯的科技、而是稳定的预期,和支撑这种稳定预期的契约和虽然正在成型中、但已经开始发挥效力的王在法律下的法制精神。

  同理,我们也可以说,马斯克昨天的“筷子夹火箭“”确实夹的很稳,但比他夹得更稳,或者说让他夹得如此之稳的,其实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中更深层的某些东西。

  比如,最浅显的一种,一个稳定的预期。

  这家最好!股市开户分批买入大盘股指基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04: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