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每月少还300元房贷,中国消费真能拉起来吗?

京港台:2024-10-21 10:22| 来源:无马社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每月少还300元房贷,中国消费真能拉起来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24年9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多项政策推出,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在房贷方面,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

  现在存量房贷平均利率大约在3.92%,此次降低50个基点,如以商贷额度100万元、贷款30年还款方式计算,每月月供减少大约280元,30年可以减少利息支出共10万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介绍,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是一个全国的平均数。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银行发放的存量房贷利率水平不同,因此各地实际下降的幅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存量房贷利率相对较高的地区,下降幅度有可能会更大。

  降低房贷,首先是出于公平性。毕竟,都是买房,买得早,在要控制房地产的时候,就要承担更多的利息。买得晚,在要刺激房地产的时候,承担的利息就低。这有违公平原则。当然,降低存量房贷,是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去消费。

  在降存量房贷之外,市场上还有一些传闻,中国计划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要增发接近3000亿美元,折合2万亿元人民币(专题)的特别国债,用来应对通缩压力和经济增长放缓。专项债中,1万亿元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问题;另外1万亿用来刺激消费,比如补贴以旧换新,给两孩及以上家庭每月每孩800元补贴等。

  如果传闻能落地,的确是个一箭多雕的好主意。800元的补贴,可以刺激生育。孩子一落地,此后多年,吃喝拉撒、学习娱乐,都需要花钱,不断产生消费,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从更长远地看,多生孩子,可以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

  

  300元少吗?平均能让每人每月多存27%

  一个家庭一个月节约300元房贷,一个二孩家庭发800元,很多人觉得,太少了。对家庭消费,对养一个孩子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刺激消费和生育的作用。很多专家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看法是错的。

  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万元/人。一个三口之家,一年收入就是11.76万元,一个月就是9800元。这9800元,要用于各种开支,贷款、交通费、孩子的培训班、娱乐、衣服等等。实际上,剩下来的,完全可以机动开支的不多。那么,大致能剩下多少钱呢?

  2024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激增达9.5万亿,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量。平均到每个人,为6785元。分摊到6个月,平均每人每个月存1130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中国人一个月能存下来的闲钱,也才1130元。也就是说,家庭每个月多收入300元,相当于家庭所能剩下的开支的27%左右。

  

  2020年1-9月,中国国内居民新增储蓄存款9.95万亿元。平均到每个人每个月为789元。也就是说,中国人感觉到经济的压力,更大程度地存钱了。他们省得更厉害了,但也只能把每个月存的钱从789提高到1130,多省下来341块。也就是说,这300元完全可以抵消家庭的节约行为。

  如果一个上海家庭,贷款200万元,节约的利息开支会进一步增加到600元。上海市2023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307元/月,三口之家,月收入24000万元。如果贷款200万30年,每月还款金额约为10000元。

  那么,剩下来还有14000元,各种开销之后,其实能剩下来的并不多。以结余4000元为例计算,降低存量房利率后,家庭一个月可以增加600多元,相当于家庭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钱,多了15%。

  所以降低利率,为购房家庭节约的钱,并不少。如果发放二孩补贴,800元,更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数字。

  2024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养孩子到本科毕业,平均花费68万元。本科毕业,23岁,折合每个月2463元。如果不上本科,这个数据还会进一步降低。这还是平均数,如果更低生活需求水平下,养育孩子的成本还会低。而且,二孩可以共用很多生活用品,成本会进一步拉低。所以,如果真的达到这个数目,对中国的二孩家庭,从平均意义上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笔消费的发生,可能就在于那“几块钱”

  但真正重要的其实并不是绝对数目的大小,而是,刺激总是在边际上起作用。这正是补贴到个人、到消费者的精髓。

  在经济学中,价格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每一分钱的变动,都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觉得微小的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需求的变动。比如,一双鞋,从499元降低到498元,通常会认为没人会在乎这一块钱。工资收入增加50元,也不会影响开支。

  价格曲线,当然是一条抽象的曲线,和现实中的情况不一样。但价格曲线不是离散的,而是平滑的,是因为价格曲线反映的是大量的情况,是无数人选择的总和。对某些人来说,微小的价格,会引发那些处于“决策边缘”的行为发生改变。

  打个比方,饭店降价,打折,本来人均100,现在90,少了10。这10块有用吗?三口之家原本要花300元,现在只需270元,少30元他们就去吃饭了,不少这30元,他们就不去。真的那么缺钱,缺这30元吗?

  

  实际上,这么问是错误的。30元,不能影响本来就不打算在外面吃饭的家庭,这些家庭,不会因为少了10块就进饭店。但它能影响那些本来就想着吃顿好的人进饭店。或者,那些本来就在犹豫着要不要在外面吃饭的家庭。

  生活中能想到的类似的场景很多。比如,本来想点个外卖,都点好了,付钱的时候,发现微信支付里钱不够了。银行卡里当然还有钱,但不能动银行卡里的钱,可能是因为想着钱存了就不要花;可能单纯因为,银行卡都是整笔的收支,不想多一些零碎的开支记录,可能因为银行卡里刚好存满10万,不想打破。总之,这个人就把外卖单取消了。这个时候,卡里多50元,消费就会发生。

  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总有些人,在有些时候,处在这个决策的边缘上。刺激政策就能发生作用,刺激消费。

  同理,800元或许不能让一个月入5万,本来就不打算生二孩的家庭动心思生第二个孩子。但却可能让一个本来就在犹豫的家庭,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些家庭本来处于“决策边缘”。政策的改变,轻轻一推,就像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个体的消费、生育决策处于决策边缘时,被刺激政策影响后,无数人的这种决策,会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观念,一种新的预期。这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消费和生育。所以,刺激政策,特别是消费补贴政策,会有作用。很多人低估了这个作用。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14: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