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推动打造"工匠" 追求工艺还是学习雷锋?

京港台:2024-10-23 00:22|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推动打造"工匠" 追求工艺还是学习雷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中国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目标是在2035年培养6万2千名大国及各级工匠。然而,该《意见》同时鼓励产业工人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评论认为,当局此举是强调意识形态甚于工艺专业。

  中国官方新华社10月21日的报道显示,该《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近年来不断提倡“新质生产力”,力求提升高科技和产业水平;其次,当局近期还专注技职教育。之所以称工匠,就在于技术工人学历可能没有多高,但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当局有意推广或分散所谓的技职教育,不是只有理论或技术人才,而是要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工匠。

  “最重要的是就业。现在越来越多人读大学与研究所,造成本研倒挂。现在鼓励读职业学校,毕业有一技之长。此外,与习近平思想有关。他认为大家都要有工作,不让年轻人躺平。习近平说过,不会走西方社会福利道路,不会养懒汉,”他说。

  

  2024年3月20日,求职者参加北京的招聘会。(法新社)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今年6月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典礼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以此“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调新质生产力 农民工不是未来

  王国臣分析,中国是朝着两个方向设想:第一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另外则是德国的技术教育,德国的工匠技术很高。而中国这一政策需要的是高级劳工,农民工已经不是“未来”。人们如果现在还幻想高中职毕业就能找到工作,已经是过去式。

  “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数位能力,中国强调的新质生产力与工匠精神本身是打架的,现在没有纯粹可去修完全不需要电子的产品。所以,那时候台湾是为什么会走向技职大学,就是要学习与资讯或科技的相关的课程。”王国臣补充说道,“早期北大毕业就去金融业炒股票、炒金融赚快钱,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不会进台积电、不会去半导体产业。所以,习近平现在希望导向像台湾的培育发展。”

  

  2024年4月29日,江苏省淮安市一家半导体芯片工厂的员工在芯片厂内作业。(法新社)

  中国媒体上观新闻一篇《220名产业工人“上清华”》指出,今年7月,中国全国总工会从全国选出220名在一线生产现场、具有突出技术技能素质的产业工人,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将他们打造成一批新的大国工匠。报道说,这堂“清华课”由中国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院士、教授等业界学界专家亲授。

  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中国财经学者张先生告诉本台,中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他们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很多并不符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的需要。而习近平希望这些所谓的“工匠”只要有中专程度的技术工人即可,中国希望有更多技术工人、产业工人,所以有这项政策出台。

  他表示,受到目前环境影响,中国的主要劳动力大都投入送外卖、做直播等类服务业工作,不具备工匠等级的工人。在中国即使是很多加工企业,类似富士康、特斯拉等这些制造业,他们不需要工匠,只需要熟练操作机器的工人。此外,工匠无法从中途学起,而是从基本制造行业慢慢入手,发挥工人的专业精神。日本、德国已经有百年历史,中国想在短短十年时间培养所谓具有工匠能力的工人,难度颇高。

  强调工人典范标杆

  然而,上述《意见》特别提到,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当局除了鼓励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加国情研修外,还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这不是普遍的工匠技艺传承,反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一个工人典范的标杆,如同学雷锋运动。”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侍建宇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综观该《意见》主要内容,工匠部分只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他部分则是强调工人意识形态的重建。工匠手艺与专业能力并非最重要部分,而要求工人的伦理价值符合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则更重要。

  他说,若真的要讨论工匠专业技术的传承或是让工艺发扬光大,应该要分类、分项讨论。但是,该《意见》只是讲了很多的政治语言,工人意识形态的恢复等等,这反而比较像马克思主义讨论的无产阶级工人精神的内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8 09: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