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省钱的年轻人,已经被红包整“负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起初有了网购,后来就有了双十一。
几年前说起双十一,大家还能两眼放光,如今再说到双十一,只能是两眼无光。
要问为啥,只能说双十一的折扣规则堪比高数,与其说是消费狂欢,不如说是脑力决斗。
参与的人算不明白,不参与的人看不明白。
为了折扣算不明白就认了,最怕的是还得往里“赔钱”。
消费の游戏
要说现在双十一网购有多难那可真是谁参与谁知道。
虽说从事了多年的文字工作,但看到双十一的规则后还是觉得略逊一筹。
凑单满减是猜不透的加减乘除,怎么才能达到极致性价比是比上班更劳心费神的算数游戏。
想享受优惠不仅是要算好自己要买什么,还得想好冲谁家的会员,以及盘算下要不要充点钱先成为一个88vip。
有人想抛开繁琐的规则,以结果为导向,只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比如满3800-300,满6800-520,再看如何采用策略。
别觉得这一步就能躲开繁琐的规则攻击。
有些买家喜滋滋的按照字面规则算好了自己应得的优惠,等到下单那刻才发现那些本以为“水到渠成”的优惠券,居然是要靠抢的。
至于能不能抢到,那可真是人算不如“机”算。
抢来了能不能在合适的时间里用掉,也是一种运气,冷知识,这些优惠券是有“保质期”的。
当然,规则既然摆出来了,那必然就有人研究,研究明白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有热心博主会整理出详尽攻略,帮助大家获得应该有的优惠,但能不能有耐心看完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条视频两分半,有人是听一半就放弃,听完了的也不见得能明白,大有人在评论区里继续询问规则。
充分展现了,什么是解释解释白解释,努力努力白努力。
这实在是不能怪消费者,在这次的优惠规则里,它分为不同时间段,优惠不同。
而每个时间段适合买的东西也不同。
要是买电器、护肤品、母婴、宠物用品和家电,那就要赶在第一波预售的时候付定金,这样享受的优惠最多,补贴也最大。
而除了大的时间节点需要注意,小的时间节点也不能错过,一般是开售的4小时之内优惠力度最大,错过之后又是另一个价格。
这些也只是关于优惠力度的部分详解,而真有心听进去的消费者也是真的会按照视频去做笔记和功课。
但即便是做到这样,在繁复的规则面前,全听完、听明白和能把钱省下来,这三件事之间也没有直接关联。
说白了,就是规则一年比一年复杂,优惠一年比一年隐晦。
哭笑不得的网友干脆根据一些优惠政策研制出了脑经急转弯:
第二件半价,第三件免单是几折?
75折和第二件半价谁更便宜呢?
买一送一和打五折是一回事吗?
三人同行一人免单是打几折?
充值三倍,当次免单是打几折?
相信我,绝不会有人能清醒着走出这条优惠的“弯路”。
而为了能帮网友省钱,也真有主播相处了一个点子,即开一个双十模拟预售的直播间,意在帮助大家熟悉流程。
贴心是真贴心,网友也是真哭笑不得。
知道的是参与双十一网购,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差在活动结束后高喊一句,我今年终于在双十一当天上岸啦!
当然,总有“优等生”能找到攻破规则的最优解。
面对高昂的满减门槛,有人发现最快的方式就是用“拉夫劳伦”的商品去凑。
消息不胫而走,当天拉夫劳伦创造了销量第一的“战绩”。
可惜的是,铺天盖地的凑单并不意味着泼天的富贵,达成满减后消费者不讲情面的退款,只能逼得商家连夜下架商品,退出这场消费的狂欢。
当然,有时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不发生在明面。
背地里的扣款才是真的叫人心寒。
有人有睡后收入,有人则是睡梦里被商家扣款。
总有用户在参与活动后的第二天,发现自己的实付金额和最后银行卡的扣款金额并不相同。
表面上以为自己省了钱,只有看到半夜的扣款记录才能明白“钱都去哪儿了”。
密密麻麻的规则是网购的套路,有些被忽悠瘸了的人只想选择更直接一些的方式来参与这场游戏。
于是“养红包”这个听起来稳赚不赔的买卖就成了大家瞄准的新方向。
毕竟怎么听都像是一场付出和回报可成正比的活动,直到大家在这场活动里亲眼见到什么是“负红包”。
才是彻底的傻眼。
如果说要养起来一个红包需要通过下单、逛直播、看直播等一系列操作,但只要你获得红包的订单被你退款了,辛辛苦苦养的红包就会变成一个负数。
好在负债的红包不需要用户再倒贴款项,但要想负变正则意味着还需要重新做任务。
问题不大,心情很差,省的钱没多少,受得气确实不少。
算来算去一场空,尤其是亲眼见证过物价遇双十一不跌反涨价,且在活动期间反复横跳的网友,只想从地上捡起一个红鼻子给自己戴上。
图源@栗子摸鱼
甭管双十一这钱打算怎么花,很多人都咂摸出一股说不上来的憋屈感——
花钱如流水,挣钱不容易,要想省比钱,还得受顿气。
都说顾客是上帝,怎么越消费越来气。
花钱买气受
对于一些“价格不敏感人群”来说,这一切可能很难理解。
他们或许会认为,如果优惠领不到,那就先不买呗。为何又要费一番口舌在社交平台吐槽?
但是,当大家认真翻看了吐槽优惠规则模糊不满的微博、帖子之后。却会发现,网友的不满虽然和真金白银相关,但驱使他们选择将情绪倾诉出来的,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在购物的过程中,他们感到自己被耍了。
许多消费者满心欢喜地参加活动,遵循着平台公开的规则参与,甚至付出了精力,结果却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
付款前感觉脑子已经算不转就算了,付完款后那种成就感并没有如期而至。
很多网友在好不容易达成了满减的门槛后,却发现商品在下单前的那一刻突然发现贵了好几百。
这并不是什么个例,由于凑单的前置条件太复杂,很多人甚至都搞不清多扣的钱到底是哪个部分的。
到底是凑单的公式错了让某个消费券没用上,还是商家在下单前偷偷改价了,这真是一个让人为难的问题。
不明就里的人,要么是又回到初始阶段重新操作,要么是下单后再退款。
可不管是重来还是退款,都无法理顺这件事,而之前的优惠券又莫名其妙的无法再用时,崩溃的情绪也由此产生。
另一部分以为自己算明白的用户,也时常在下单后感觉到一种背叛,因为总有人比自己买的便宜。
但要问哪一步不一样。
大家甚至总结不出来问题的根源。
如果试图从商家那获得一个答案可以说是痴心妄想,商家只会让你明白什么是两头受气。
大多问询商家的消费者,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以“下单结果为准”,被堵得有苦难言。
凑不明白,算不清楚,越凑越贵,一团乱麻,可以说是很多人参与这场电商狂欢后的真实心情。
不少受挫的消费者只想回到线下购物的怀抱,大家抱着消费的心情来,当然不怕花钱,
就怕钱花了,精力用了,一圈精打细算,结果到头来回发现自己是哪哪都没捞着好。原本省到钱的好心情烟消云散。
而很多线下的购物虽说没有繁复的优惠规则,但商家如果真愿意送东西也是真从不含糊的。
在这样的声音里,有很多人开始怀念起了网购和优惠的初始形态。
在若干年前,车马很慢,消息传递极不便利,生活、消费中充满了信息差。
但在此时,网购应运而生。
彼时的网购很单纯。一方面,网络购物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许多商品的价格透明化;另一方,因为没有实体店租金等成本,许多网络购物平台愿意将这部分利让给消费者,主打一个好价优惠,薄利多销,长线互惠。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信任被慢慢建立起来。
优惠的力度是清晰的,诚意也是看的见的,“爽快”是体会的到的。
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网络购物、各种规则模糊的优惠活动开始出现。以上种种,仿佛构建出了更大的信息茧房。
优惠似乎不再是一种有所倾向便利,而成了一种不够有诚意但却有噱头的负累。
过往的信任在一点点的消磨中变成了疑虑。
双十一还在,活动也仍然在继续。
更常见的情况早已不是欢天喜地的下单,而是在看到充满诱惑力的活动后,满心的雀跃会被网友吐槽信任感缺失的吐槽迅速浇灭。
在那些吐槽的帖子后,从来都不是一个因无法获得优惠而失望的脸。
那是一种有过信任却一次次被辜负的无奈感。
他们观望着,也看过规则,也试图加入过。
最后只能留下一声叹息:也许今年最好的参与某宝的优惠活动的方式,就是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