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警惕:在商店刷卡结帐时 劝你别做这件事了

京港台:2024-11-7 03:07| 来源:世界日报 | 我来说几句


警惕:在商店刷卡结帐时 劝你别做这件事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由于结帐时同时捐款的方式并不容易让捐款人掌握善款的最终去向,甚至可能无法抵税,专家建议最好避免这种捐款方式。

  据MSN报道,无论在超市、得来速或是药局结帐时,民众都很难不看到呼吁捐款的资讯,包括宣传、收银员询问或是刷信用卡时弹出的提示,但无论原因如何或询问方式为何,民众都应该三思而行,再决定是否捐款,原因如下。

  首先,捐款人无法掌握捐款最终流向。当民众被要求捐款时,通常会被告知是谁需要捐款以及原因,但决定这家慈善机构的人并不是消费者本身,况且可能还有其他更有效率的机构能达到相同目标。外界并不知道为什么这家店会与某家机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可能并非相当透明。

  第二,民众并不知道善款何时会送达。另一个通常未告知的资讯是款项何时会交给慈善机构。是等到达到某个金额之后再捐出、逐笔款项捐出或是每季捐出?有些人希望捐出的款项能够立即带来影响,让人事物立即受到帮助。

  第三、民众并没有额外时间研究受赠慈善团体。企业让员工直接向民众拜托捐款,会比通过电脑屏幕募款的方式更容易激发民众悲天悯人的心。因为当消费者掏出钱包时结帐人员顺道问一句,就容易让消费者感到焦虑或被迫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捐款。

  “马上做出行动”是销售人员的老策略,由于避免民众收集其他包括比价和评价的消息,而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同样地,结帐时捐款的方式也不会让人有机会去搞清楚该慈善机构的目标或其效率如何。

  第四,这种捐款可能无法抵税。有人认为每一笔捐款会是好的投资,因为可以在所得税上获得减税,但慈善捐款扣除是属于枚举扣除,也就是说只能选择枚举扣除而非固定金额的标准扣除额,才能申报这笔款项扣除。

  2017年“减税及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将标准扣除额提高一倍之后,选择枚举扣除的纳税人变少了。目前大约有88%的纳税人是使用标准扣除方式,12%的人选择枚举扣除,也就是说,只有12%的纳税人能将慈善捐赠作为抵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8: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