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英国11天仅见18分钟阳光 引发民众“末日恐慌”

京港台:2024-11-13 00:51| 来源:新欧洲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英国11天仅见18分钟阳光 引发民众“末日恐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自10月28日以来,英国的天空仿佛被蒙上了一层永不消散的灰纱!犹如恐怖电影《迷雾》里的场景一般。

  一个令人瞠目的数据让人们陷入恐慌:在过去的11天里,英国汉普郡奥迪汉姆地区居民只看到了18分钟的阳光!

  

  见多识广的ITV天气主持人贝基·曼廷也不得不用"惊人的阳光缺失"来形容这次天气异常,尤其是威尔士地区平均只有12分钟的日照时间,北爱尔兰有48分钟,而英格兰南部仅略高一点,达到54分钟。

  这场被气象学家称为"反气旋阴霾"的怪异天气,正让整个英伦三岛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灰暗"之中,甚至在11月份至今,该地区还经历了零阳光的极端天气,居民们纷纷抱怨: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从10月末开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每天都笼罩在迷雾、浓雾和低云之中。

  英国气象局气象学家亚历克斯·迪金用"沉闷、阴郁、凄凉和令人失望"这四个同样以"D"开头的词来形容这不正常的天气。大曼彻斯特地区的奥特林厄姆在过去11天里也仅享受了24分钟的阳光,而贝尔法斯特则略好一些?有一个小时的日照时间······

  

  这种罕见的天气现象被德国人形象地称为"dunkelflaute",虽然没有准确的英文翻译,但大致可以理解为"黑暗的低迷期"或"阴暗的无风期"。

  著名旅行作家比尔·布莱森曾经形象地描述:"就像生活在特百惠保鲜盒里一样","有时会下雨,但大多数时候只是昏暗,这片土地上没有影子。"这便是当下英国人的生活状态。

  在这种天气之下,所有人都感觉很窒息,犹如”末日”降临一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个庞大的高气压系统。

  

  气象专家解释说,高气压将水分困在地表附近,由于阳光微弱且风力较小,水汽无法上升和消散,从而形成低云、薄雾和雾气。更糟糕的是,由于高气压持续不动,低云在夜间随着温度下降而重新加厚,这也导致城市空气质量恶化,污染物不断积累。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天气可谓反常。数据显示,进入11月后,英国的降雨量仅为月平均值的2%,远低于这个时期应有的23%。苏格兰北部虽然上周末还出现过降雨,但英格兰和威尔士自10月28日以来除了零星细雨外,再无明显降水。

  

  最后一个全国普遍晴朗的日子还要追溯到10月27日,虽然在万圣节那天,个别气象站还记录到了几小时的光亮。

  温度方面也出现了显著差异。在这种气压系统的影响下,英国各地区的气温表现迥异。北部诺森伯兰郡的布里兹利伍德最高温度仅达到8.7摄氏度,而苏格兰高地的金洛赫维却创下了18.9摄氏度的高温,比11月的平均气温高出近10度。

  

  这种反常的温差主要是由"焚风效应"造成,即空气被迫越过山脉时,在另一侧下降并升温的现象。

  这种异常天气也给英国的能源供应带来坏消息!由于风力微弱,风力发电场在周二早晚高峰期间仅能满足英国3-4%的用电需求。为了弥补能源缺口,燃气发电厂不得不开足马力,承担了约60%的供电任务,增加了能源供应的压力。

  

  BBC天气主持人伊丽莎白·里齐尼在BBC第四台的"今日"节目中表示:"阴霾天气还将持续。恐怕要到周日才会出现明显的天气变化。"气象专家预测,随着新的低压系统逐渐接近,天气将出现显著变化。一个冷锋将为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带来更明亮的天空,尽管南部和东部地区可能还要继续忍受一段时间的阴霾。

  好消息是,阿米提斯日(停战纪念日)可能会迎来久违的阳光。气象局专家埃莉·格莱斯耶表示:"在经历了11月初的阴霾之后,随着高压系统重新发展,阳光终于要来了。"不过她也提醒说,北部地区在晴朗的天空下可能会遇到气温降至个位数的寒冷天气,某些地方甚至可能出现霜冻。

  

  这段独特的气候现象,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力。全球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英国这种无风无雨无阳光的怪异天气又给我们解锁了一种“新体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有台风、洪水这样的极端天气,还可能出现这种"反气旋阴霾"的异常现象。

  对于习惯了阴雨绵绵的英国人来说,这次的经历恐怕也着实令人难忘。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没有风雨很好,但这持续一周的阴沉天空实在令人抑郁。看不到天空的感觉简直让人窒息。"另一位网友也表示:"从未意识到长期看不到天空会带来这样的幽闭恐惧感。"

  

  这种近乎幽闭恐惧的集体体验,会让人更加珍惜今后的每一缕阳光吧······· 

 

相关专题:英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14: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