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境造成切身痛苦 中国面临罕见暴力犯罪激增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在中国最近发生了十年来最严重的惨案之后,分析人士表示,经济低迷加剧了社会紧张关系,使人们更有可能出于愤怒或绝望而实施暴力犯罪。
今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暴力袭击,挑战了北京引以为傲的公共秩序声誉,并引发了网上对社会状况的反思。
星期一(11月11日),在南部城市珠海,一名男子在一个体育中心驾车冲入人群,官方数据显示35人死亡,43人受伤。
此前中国已经连续经历了一些类似的犯罪事件,而自2022年底结束严格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来,中国一直在艰难地恢复经济增长、保持就业并增强信心。
“最近中国发生的一系列暴力袭击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和宏观经济状况的恶化,”美国匹泽学院(Pitzer College)政治学助理教授刘汉章(Hanzhang Liu)说。
“尽管这些事件本质上是偶发的,但它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确实表明中国有更多人正在遭受他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艰辛和绝望,”她告诉法新社(AFP)。
近年来,中国遭遇经济困境的迹象成倍增加,从资本外逃和人口外流到失业率上升、对昂贵的住房和儿童保育的愤怒,以及年轻人中间推崇低期望和抵制职场激烈竞争的“躺平”文化。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中国政治学杰出教授、亚洲协会(Asia Society)高级研究员王慧玲(Lynette Ong)表示,暴力袭击是“同一枚硬币的负面”。
“这些都是社会积怨已久的表现,”王慧玲告诉法新社。“有些人选择放弃。而其他人如果感到愤怒,就会想要报复。”
她说,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非常新”,并补充说,中国可能正在“走向一种不同的社会,一个更丑陋的社会”。
新威胁
警方表示,初步调查显示,这起冲撞事件的肇事者是一名62岁的男子,他对离婚协议“不满”。
其他案件包括:2月份,山东省一名中年男子持刀持枪杀死至少21人;7月份,长沙一名55岁的男子在一起财产纠纷后驾车冲入人群,造成八人死亡。
上个月,一名50岁男子在北京一所学校持刀袭击,造成五人受伤;9月,上海一名37岁的男子在一家超市刺死三人,导致15人受伤;同月,深圳一名44岁的失业男子用刀捅死一名日本学童。
在某些案件中,作案动机尚不明确或未公开,而媒体报道不足和广泛的网络审查阻碍了人们了解问题背后潜在的社会根源。
但这些袭击事件揭示了用来根除公共安全威胁的全国监控摄像头和数据驱动的警务系统的局限性。
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苏珊娜·斯科金斯(Suzanne Scoggins)说,最近的袭击表明“不存在那种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警察国家”。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教授裴敏欣(Minxin Pei)告诉法新社:“该系统非常擅长监视已知威胁,但在处理未知或未确定的威胁方面却做得很差。”
“在珠海杀害如此多人的凶手很可能并不被警方视为威胁,”裴敏欣说,他还著有《哨兵国家》(The Sentinel State),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监控的书。
保密和压力
星期一的袭击事件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官员防止“极端案件”,而北京外交部重申,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去年,中国官方公布的谋杀率为每10万人0.46起,而美国为5.7起。
尽管如此,当局还是迅速取缔了珠海事件的纪念活动,清除了公众对受害者的纪念物品,并压制了网上讨论。
分析人士表示,这种审查是政府为阻止效仿暴力行为和防止官方尴尬而采取的本能反应。
“中国政府的默认做法是保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Steve Tsang)说。
匹泽学院的刘汉章称,这些暴力事件是北京在应对经济放缓之际的“棘手挑战”。
她告诉法新社,中国通常通过加强公共安全和监控系统来应对社会不稳定。
但是刘汉章也表示,由于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困境”,这只会给已然备受压力的国库带来更大压力。
(本文依据了法新社发自北京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