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琼瑶9岁处女作曝光 登上海报刊 名家赞文笔清丽

京港台:2024-12-5 22:41| 来源:世界日报 | 我来说几句


琼瑶9岁处女作曝光 登上海报刊 名家赞文笔清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知名作家琼瑶4日去世,终年86岁。消息传来,令两岸读者观众错愕。

  少有人知的是,琼瑶九岁就在上海发表处女作。据世界日报报道,当时著名作家陈伯吹盛赞文笔清丽。

  世界日报综合上观新闻报道称,20世纪40年代,琼瑶父亲陈致平曾任教同济大学,而琼瑶童年曾在“上海第16区国民小学”即今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就读。

  陈致平夫妇育有二子二女。双胞胎长女、长子1938年春出生于成都。长女取名“陈喆”,就是琼瑶。

  1945年秋,陈致平被迁至四川宜宾郊区李庄古镇的同济大学“公共科”延聘为讲师,并在附中兼课。从李庄迁回上海后,因原吴淞校舍毁于日军炮火,为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学校租用了距学校不远的外滩礼查大楼(即浦江饭店,今中国证券博物馆)附楼金山大楼部分房间作为教师宿舍,陈致平一家也住在这里,办公地点在四川北路2066号(今新复兴初级中学)。

  琼瑶曾回忆:“九岁,父亲执教于同济大学,我们举家迁往上海。记得上学第一天,母亲牵著我的手,站在上海第16区国民小学的走廊上,观赏那些高年级学生的壁报。”

  琼瑶受到深深触动,从而开始迷上写作,并常常以父母之间的日常对话为素材,让父母笑到肚子疼。当然,这其中也有她自己的影子。

  

  不久,她请父亲帮忙将习作—小说“可怜的小青”寄给上海“大公报”。1947年12月6日,“大公报”第九版“现代儿童”栏目发表了九岁琼瑶的处女作“可怜的小青”。有意思的是,同期发表的还有“大公报”“现代儿童”栏目主编、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的“不上轨道的小火车头”。

  1988年5月,陈伯吹先生在“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发表“遥寄琼瑶”一文,其中回忆道,“时在1947年初夏,大公报准备每天出版一个副刊,记得周末版的副刊是巴金、靳以合编的『文艺』;星期日的副刊,则是由我负责编辑的『现代儿童』。一位年仅九岁的读者寄来了题为『可怜的小青』的文章。这文稿读来感情真挚,文笔清丽,我拿出来发表了。哪料在40年后的今天,偶然间发现『新大陆』了,我得知这位原名陈喆的小作家,即是当今台湾(专题)文坛上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琼瑶。”

  

  1947年12月6日大公报。(取材自上观新闻 )

  

相关专题:琼瑶,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娱乐八卦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 15: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