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学生打造半生、半机甲虫搜救军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澳洲昆士兰大学,研究员拉克兰·菲茨杰拉德(Lachlan Fitzgerald)正引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机器人技术革命。(示意图) 图:新头壳製作
在澳洲昆士兰大学,研究员拉克兰·菲茨杰拉德(Lachlan Fitzgerald)正引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机器人技术革命。他以甲虫为实验对象,开发出一种结合生物与机械的溷合技术,旨在将昆虫转化为搜救机器人。
据《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实验的「病人」是一隻黑暗甲虫。为了让甲虫进入麻醉状态,研究团队将它浸入冰浴中。当甲虫进入足够麻木的状态后,菲茨杰拉德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微型电路板固定于其背部,形成一个背包状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向甲虫的触角发送电脉冲,实现对其行动的控制。
菲茨杰拉德表示,他的目标是建立一支由生物机器人组成的搜救团队。这些昆虫机器人具备天然的灵活性,能够轻鬆穿越灾区的複杂地形,找到倖存者并提供救援。他解释说:「在地震或爆炸等城市灾难中,当人类无法安全进入现场时,机器人甲虫可以快速有效地执行搜救任务。」
目前,研究团队主要使用巨型穴居蟑螂和黑暗甲虫进行测试,这些昆虫具有极高的适应性,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与传统的人工机器人相比,昆虫的自然行动不需要大量计算,能更灵活地应对各种场景。然而,要完全掌握引导昆虫运动的能力仍需要时间。
不仅仅是昆士兰大学,加州(专题)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在尝试将电子起搏器植入水母体内,以控制其游泳速度,期望未来能用彷生水母进行海洋数据收集。而康奈尔大学则开发了由杏鲍菰控制的机器人,可透过真菌的电讯号感知土壤化学成分,提升农业效率。
随着生物溷合机器人的兴起,关于伦理问题的讨论也日益激烈。一些专家呼吁加强监管,确保技术不会对实验生物造成过度影响。菲茨杰拉德表示,他的实验昆虫在背负装置后仍能保持正常寿命,且强调这项技术的潜力远超伦理争议:「我们应该看到它在救援生命方面的巨大价值。」
尽管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菲茨杰拉德相信,几十年后,生物机器人将在全球灾害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真正改变人类应对危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