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张珍贵的高清历史老照片:有李鸿章,张作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名香港(专题)女明星。
1927年,张作霖在天津(中)。
道路边上站满了一排排人,条幅上写着“俄文学习”“俄文专修馆”等字样。这张照片反映的是1925年五卅事件后,人们上街游行的画面。
晚清重臣李鸿章肖像。
河上的渔舟,船边站着不少鸬鹚。
民国十一年,芳村惠爱医院开神经研究会大力戏演员摄影。
清末,街边理发的中年男子,旁边的小男孩儿倒是笑得挺开心。
算命先生,这一摊略微显得有些破旧。
民国时期,大家聚在一起看墙上的宣传文字。
民国时期,学校里的乐队,都是西洋乐器,整的还挺时尚。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口琴班,1934年。
1919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夏令体育学校柔软体操摄影。
湖南省教育会附设公众体育场第二次集合运动会全体摄影,1915年。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敲一声木鱼念一句经。
敲木鱼的老僧。
浙江农事试验场春蚕饲育实习摄影。
晚清的跳高运动,运动员身姿矫健,化身李连杰。
宁波基督教青年会新会所奠基纪念。
读报纸的人群。
汲水灌溉,完成这项工作得花些时间与精力。
民国时期,小学生跳高运动。
民国时期的童子送茶队。
三人可以组成一个乐队。
民国时期,下象棋的年轻人。
民国时期,运动会上的铅球比赛。
货郎担,各种杂货。小男孩儿唯独喜爱糖葫芦。
民国时期,运动会上的撑杆跳比赛。
岳飞墓。
精忠贯日月,壮志垂山河。
民国时期,运动会上的跳远比赛。
基督教会教友们坐在一起吃个饭。
建筑上写有“武林”二字。
清末,抬轿子的人。走起路来看着比较轻松。
民国时期,运动会上的跨栏比赛。
张学良与杨宇霆等人门前合影。
据张学良前妻于凤至在《我与张学良一生》中回忆:
日本(专题)在大帅(张作霖)由北平回东北的铁路上引爆预设的炸药,大帅受了重伤,回到沈阳时已故去。吴俊升和大帅同车受袭,当场死亡。
大帅遇难,东北大(专题)地人心惶惶,横祸临头。汉卿当时率兵在北平,作为殿后部队。当东北军政要员齐集帅府议事时,我想到重要的是需要汉卿回来主持,才能继承掌权。所以,我提出一切都要等汉卿回来再议各事,先不能公布大帅的死讯。在大家同意下,汉卿回到沈阳才发布大帅的丧讯。
在汉卿主持的军政会议上,研究继承大帅的军政大权,由于上下对大帅的爱戴和部将都怀有报大帅知遇之恩的想法,遂得子承父业,大帅的职权由汉卿继任。这使内部有野心者杨宇霆等未能趁机夺权,日本也失去兴兵发动侵略战争的时机,局势得以安定。
汉卿对大帅的遇害十分悲愤,誓言要为父报仇。所有事宜都以针对日本侵略为考虑,积极整顿军事备战。在有不决之事时,他常和我相商,我得以在旁提出建议,他常采纳我的建议,这是我们两人从少年相识到以后相处他对我的学识很欣赏、很倚重我的结果。
大帅在世时,东北是自行为政,有自行独立的旗帜。汉卿主政,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汉卿指出:东北一地是无力对抗日本侵略,只有全国统一,一致抵抗日本,中国才能不被灭亡。所以,中央派要员(蒋介石曾派方本仁前往沈阳与张学良协商东北易帜问题)来东北找汉卿协商统一事宜;同时日本几次派专员找汉卿威胁利诱,反对东北归向中央;内部也有一些人想保持自立的局面,提出反对意见。汉卿毅然不顾这些阻挠和反对,宣布东北易帜,归向中央,形成了中国的统一大局。中央任命汉卿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并主管东北的政府事务。
杨宇霆在大帅在世时即任东北军的总参议,实际掌管东北的军政。有一批人跟随他,他对汉卿主政,一开始即反对,未能得逞。
汉卿就职后,为了军队的团结和地方的安定,对所有军政人员都不予变动。杨宇霆心怀不服,阴谋夺权,不仅在军政两方面安插他的亲信,更着手勾结一些公开反叛的军头,准备起事。很多人向汉卿报告杨的谋反罪行,汉卿则因为杨是大帅的重臣,并且两人有一个时期曾在军旅中一起相处,对杨如何处置一直犹豫不决。汉卿就此事问我,我说:中国有句老话“当断不断,必受其害”,首先要查明他是谋反夺权公然勾结反叛军头,还是仅仅自视才高、怕你处理事务不当而争相处事。如果是前者,就要迅速除掉他。因为日本在旁正窥伺要动,决不容内部有乱。
汉卿采纳了我的建议,遂派人调查,查明杨宇霆正在与已经因叛乱而被通缉的张宗昌、褚玉璞两个军头联系,密谋兴兵起事。当时,正逢杨宇霆的父亲寿日,我便以内眷身份去拜寿。进入内室时,看见杨宇霆和褚玉璞正把酒言欢,种种事实证明杨宇霆谋反属实。
于是,汉卿决定除掉杨宇霆以及他主要同党常荫槐。我反对杀人,汉卿用银圆掷正反面决定,三次都是主杀的面,似是天意。杀了杨、常,除了内患,稳定了汉卿的领导权。
太原基督教青年会。
抗战时期的国军士兵正在看报纸,还是英文报纸。
壁画,1943年,墙上画着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斯大林。
1913年,黎元洪等人合影。
民国时期,人山人海,大家在听一位基督教牧师的演讲。
民国的法院。
张作霖在美军驻天津总部参观,1927年。
北京内左二区地方服务团营业部,民国。
五卅事件后,上街游行的人群。
民国时期的,运动会上的跳高比赛。
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