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这个女儿“不认亲”,没什么可指责的....

京港台:2024-12-16 11:07| 来源:羊城晚报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这个女儿“不认亲”,没什么可指责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多家媒体刊发了“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女儿,在37年后,父母找到她认亲,女儿却拒绝相认”的报道,引来了网民的热议。

  要复述一个跨度近40年的故事无疑是困难的。我们只能从有关报道和视频中理出一个梗概。视频里,女儿情绪激动,痛哭流涕诉说自己从小到大遭遇的各种磨难。她一出生就被送走,9岁,对她视如己出的养母因病去世,然后养父和哥哥(发羊癫疯)也相继离世。之后就是她和姐姐相依为命,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吃口饱饭都不容易。

  姐姐成家后,姐夫在工地上搬钢筋,每月给她打几百块钱供她读完大学。毕业后打工,她和先生开了个养殖场,日子慢慢变好了。这时她的亲生父母通过各种方式想要认亲。某天,亲生父母伪装成买羊肉的顾客,临走时悄悄留下了10万块钱。无奈之下,女儿约了亲生父母在饭店见面把钱还了回去,同时表示“不要再来打扰我”。

  从诸多媒体的报道、视频来看,这个故事大抵是真实的。所谓真实,当然不是说所有细节都严丝合缝,而是说这个事件大概不是“编导”出来的流量产品,毕竟善良的人们在这方面已经上了无数次当。

  在事件真实的前提下,我个人旗帜鲜明地支持女儿的选择。从一出生就被遗弃,如今37岁,近四十年浓烟暗雨,她和亲生父母虽然身处同一个城市,却从无任何瓜葛,哪怕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在她那些“就为了有口吃的”的时刻,她的亲生父母也从没有现身过。

  基于这样的事实,她没有任何义务要配合这一出眼泪与鼻涕齐飞的认亲大戏。哪吒削肉剔骨,那是神话,我们不能要求现实中的人用如此方式来达成所谓的“两清”。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仪式,女儿也完成了,她给她的亲生母亲磕了三个响头,表示报答其十月怀胎之恩,此后一别两宽。

  但是有人恰恰会从十月怀胎这个层面上,对女儿进行道德上的说教。然而说到道德,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不具备女儿的道德。一方面,她坚决不认遗弃她、三十多年来不闻不问的亲生父母,并退回10万元;另一方面,她对拉扯她长大的姐姐、搬钢筋供她上学的姐夫充满了感恩之情,她一再表示,如果说有亏欠,那么亏欠的就是姐姐姐夫一家,今后就和姐姐相依为命。

  这不是一个冷血冷漠的人,她的内心是温暖善良、知恩图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真正的道德。

  这个故事所映衬的世道人心,几乎要让人怀疑“血浓于水”这一真理般的古老信条。一方面,真正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会因为重男轻女就遗弃自己的女儿,才有女儿在视频中“哪有父母会不要自己孩子”的悲愤质问;另一方面,事实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姐妹相依相偎,其感情之笃,尤甚于生活中的诸多亲姐妹。这真是让人欲说还休。

  种蒺藜者得其刺,种桃李者得其实。不管亲生父母此时认亲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如果在特定场景中“血浓于水”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那么女儿的“不认”也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05: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