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孩子高考要不要报新闻系?要看是不是亲生的

京港台:2024-12-23 22:23| 来源:张3丰的世界 | 我来说几句


孩子高考要不要报新闻系?要看是不是亲生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

  前几年朋友中流传一个段子:孩子高考要不要报新闻系?“这要看是不是亲生的,亲生的就建议不报。”

  这话有一点心酸,有一点沉重,而今我觉得也有一点轻佻:你会怎样看待那些仍然在做调查新闻的记者呢?

  2

  中国调查记者不多了。好几年前张志安老师做过一个统计,有一百多。

  现在可能又少了一百。

  3

  像刘虎这样的,不能在任何媒体工作,却仍然是我心中的“调查记者”。

  真正的调查记者,已经很难在媒体工作了,因为大部分媒体都不做调查新闻了。

  李微敖是为数不多的奋战在一线的调查记者。他说要感谢经济观察报,因为大部分稿件都能发出来。

  4

  据说成都有人批评李微敖,“就没有说过成都一句好话”。

  他把这当成是褒扬。真正的记者是不会把“说好话”看成是自己的工作的。其实他也没有说过其他城市的好话。

  再说了,说好话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5

  这几年李微敖有印象的报道很多。

  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安邦保险,那时很为他担心。

  还有:某县县委书记打击举报人;张继科和景甜……很多人攻击他,他遭遇了网暴。

  不是很担心网暴,成千上万人攻击他,他不会害怕。他手中一定有各种证据,在法律上也不会有风险。

  但是我也能想象出他孤军奋战的背影。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6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把李微敖和刘虎称为“独狼型”记者,或者叫独行侠。

  李微敖是有“单位的”,但是在过去20年他换过8次工作,几乎在所有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工作过。

  他在做自己。秉承自己的理念,也自己承担风险。他是一个“独立作战单元”,和供职机构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

  这是一种流浪,可能也是“调查记者”的独特命运。不谋求升迁,也不连累机构。“能养活自己,却无法养家”——但是最重要的,其实是在流浪中保全了自己。

  保全的是人格,一种媒体机构中已经很少人在乎的东西。

  7

  李微敖和成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一定是爱成都的(所以也一直关注着,“监督着”)。

  他从北师大历史系毕业后到成都商报工作,2005年我到这家媒体工作时,和他成为同事,那是我们关注“公共”和社会议题的开始。

  转眼间快20年了。我们方向不同,却都还在坚持着什么。

  8

  这种坚持,当然也是开心的。我赞同他公开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

  比如,他说现在的报道水平其实比以前高;现在投身于新闻业的年轻人,也比很多“老记者”起点高。

  我还有一个判断:中国人整体上受教育程度在提高,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新闻业是不可想象的。

  说到底,总会有人选择做记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0: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