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日本外相访华,中日双方到底达成了哪些协议

京港台:2024-12-26 11:32| 来源:静说日本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日本外相访华,中日双方到底达成了哪些协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日本(专题)外务大臣岩屋毅于12月25日至26日访问北京,与中国高层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谈,并出席了第二次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会议。

  看一个外国政府高官访华成功不成功,主要看两件事:

  一是接待规格,包括与谁见面,和谁会谈。

  二是看双方达成了哪些协议,签署了哪些文件。

  我们来看看岩屋外务大臣此次访华的安排:

  北京时间凌晨2:30抵达北京首都机场。

  9:55,北京人民大会堂,李强总理会见,进行40分钟。

  11:05,钓鱼台国宾馆,与王毅外长会谈,并共进午餐,进行3小时。

  15:30,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会议,日方出席者还有文部科学大臣阿部俊子。中方出席者主要是王毅外长和文旅部长孙业礼,进行1小时10分钟。

  17:00,与在北京的日本各界人士代表举行座谈,进行1小时。

  18:45,钓鱼台国宾馆,与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共进晚餐,进行1小时30分钟。

  从上述内容来看,中方是非常重视岩屋外务大臣的到访,并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和接待。

  看会谈成功不成功,还要看会谈后官方发表的照片。

  下面是两张新华社和中国外交部发表的新闻照片,你就能感悟到,圣诞之后是春天的希望。

  

  

  那么,岩屋毅此次访华,到底与中方达成了哪些协议?

  根据中日双方各自发表的消息汇总显示,主要达成了以下成果:

  第一, 达成推进中日人文交流10项共识;

  第二, 日本宣布放宽中国公民赴日的签证;

  第三, 日方邀请王毅外长在新年尽快访日,磋商邀请中国高层访日事宜;

  第四, 中日双方尽早举行安全保障对话会议;

  第五, 恢复举行政府发言人交流对话机制;

  第六, 在2025年举办部长级中日经济对话会议;

  第七, 加快有关中国解禁日本水产品进口限制的磋商;

  第八, 启动2025-2026年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那么,推进中日人文交流10项共识具体有哪些内容呢?

  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内容如下:

  一是大力推动青少年交流互访,鼓励支持两国间修学旅行。

  二是深化教育领域合作,加强互派留学生(专题),支持两国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高等院校开展校际合作。

  三是支持旅游业合作,出台更多便利化措施促进两国游客互访。

  四是搭建更多友好城市交流桥梁,积极用好中日省长知事论坛、中日韩文化交流年、东亚文化之都等机制和平台扩大两国地方、民间友好交往。

  五是加强体育交流合作,相互支持办好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等重要体育赛事。

  六是支持影视、音乐、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娱产业继续合作,互派高水平艺术团交流互访,支持两国经典著作互译出版。

  七是加强媒体、智库交流合作,在双边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支持双方开展新媒体交流合作,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

  八是开展妇女团体交流,就促进男女共同发展共享经验,中方邀请日方参加纪念北京世妇会30周年全球妇女峰会。

  九是将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打造为两国人民交流与友谊的平台。中方支持日方办会,日方欢迎中方参展并将为中国馆筹建和运营等提供协助。

  十是适时在日本举行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三次会议。

  

  最值得关注的内容,自然是有关日本放宽中国人签证的新政策。

  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内容如下:

  1,取消中国公民获得日本旅游签证后,必须在3个月内入境日本的规定;

  2,新设10年有效可多次往返旅游签证(此为日本首次对外国新设);

  3,65岁以上中国公民申请一次性签证,不需要提供在职证明书;

  4,持旅游签证入境日本,滞留时间从15天延长到30天;

  5,以往申请3年有效旅游签证的中国公民,规定必须有过2次入境日本的记录。如今改为过去5年间曾经有过入境日本2次的纪录(不含新冠疫情期间的时间)。

  上述5项新政策,将大大方便中国人入境日本。有点遗憾的是,原先瞩目的“持公务护照的中国公务人员免签”的政策,此次没有公布,或许中日双方均有各自的安全考量。

  日本对中国的新签证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日方的消息显示,因为日本马上就要过元旦新年,中国今年的春节也提前,所以,可能赶不上在中国春节前实施。

  不管如何,喜气洋洋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相关专题:日本,访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04: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