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智库看明年地缘挑战 忧俄乌虚和、民主倒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央社记者田习如布鲁塞尔26日专电)多位欧洲智库学者预言明年欧洲地缘政经挑战,均忧心川普压力下谈成的俄乌和平恐不利于乌克兰和欧洲,也有人预言中国对欧第2次「去工业化」将重击德国、中国船隻会持续破坏欧洲海域基建、民主倒退。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分部(Carnegie Europe)近期邀请来自欧洲各地智库的学者短评2025年局势,许多人不意外地提到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打了3年后,可能因美国新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促和而停火。
柏林智库「欧洲外交关係协会」(ECFR)普列琳(Jana Puglierin)表示她担心乌克兰会出现最糟情况,如果战况照目前轨迹发展下去,将会因乌克兰精疲力竭而以俄国胜利告终。
她认为川普想要达成和平协议,不在乎内容如何,若乌克兰在没有安全保证下被迫「中立」,将可能变成一个失败的国家,这对乌国和整个欧洲都会是个灾难。
西班牙智库「巴塞隆纳国际事务中心」(CIDOB)主任莫里亚斯(Pol Morillas)直言2025年只会在外交上「放烟火」庆祝和平,宣示性和说大话的和平协议将凌驾于公正性,充其量会达成消极的和平,也就是暂停公开冲突,但不会有积极的和平架构,包括赔偿、可持久的解方等。
他表示,在川普胜选和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领导人凝聚下,外交将愈来愈像是「单人秀」,自我中心的政治和独善其身将成多国外交政策立基点,国际政治运作所需的细微性和複杂性将被牺牲掉。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研究员艾兰德(Minna Alander)认为,叙利亚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权垮台后的中东局势发展,将会冲击俄乌停火谈判的动态。
她并指出,明年中国在欧洲的活动值得关注,尤其「中国船隻对破坏波罗的海的基础建设已经养成了兴趣」。
柏林智库「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共同创办人班纳(Thorsten Benner)则表示,中国生产爆发带来的第一波「去工业化」震盪,催生了川普崛起和英国脱欧(Brexit),这次德国政府不论明年2月选后由谁当家,恐怕都无法想像德国工业基础将成为中国第2波震盪的主要受害者。
他认为,除非德国政府对中国的不公平竞争拿出具决断力的行动,当权者「将会冒着德国丑陋的民粹主义加速增长的风险」。
爱沙尼亚智库「防卫与安全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efence and Security)副主任莱克(Kristi Raik)关切欧洲和全球民主倒退的情况恐将持续,除了俄国针对欧洲的活动,指中国影响力正以更微妙、蔓延的方式增加,威胁民主国家的人权和自由,并欲使世界秩序更有利于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