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家长群里,一个母亲失控的7分钟,多少人崩溃了

京港台:2025-1-7 05:24| 来源:王耳朵先生 | 评论( 23 )  | 我来说几句


家长群里,一个母亲失控的7分钟,多少人崩溃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看到一条7分钟的视频,太窒息了。

  晚上九点多,某小学三年级的家长群里,一位母亲突然“发飙”。

  “不去读书,今天已经被我打得不会跑路了。”

  语音里,母亲异常愤怒,其中还掺杂着一串孩子的哭嚎。

  之后,这位妈妈一连发出了好几条教育孩子的语音和视频。

  “我要求不留堂,只要一放学就第一个出来,她会不会读书无所谓了,我已经放弃了。”

  “明天不去学校,手已经被我打肿了,写不了作业。以后估计也写不了作业了,语文书已经被我撕掉了。”

  “我也是一个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我没有办法每天在学校门口这样等她。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管教的问题,今天郑重跟你说,以后不要留堂也不要留作业,她写不了。”

  

  “她一写作业,我头痛腰痛哪里都痛。她已经被我打得哪里都肿了,衣架都报废了,没办法再打了,再打报废一个衣架就损失太大了,等一下打进医院也不好。”

  “这个家已经没有办法好好生活了,老师放弃她吧,这个家已经放弃她了。”

  

  母亲歇斯底里,孩子泣不成声。

  从视频里女孩的走路姿势和红肿的耳朵看,确实被打得不轻。

  屋子里的混乱,也暴露出这个家庭刚刚结束了一场狂风暴雨。

  期间,老师也在群里进行了安抚,可迎来的是妈妈一顿更加猛烈的狂轰滥炸。

  

  “天天留到六点半,每天为了接送这两个孩子,连回来煮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常在外面吃快餐。”

  “天天盯着写作业,气得这也痛那也痛,本来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工作压力也大,老师还要施加压力,气得我想杀人的心都有。”

  “本来孩子学习成绩就差,家长心里都有数,你每天在群里@我,你没发现我理都不理你吗?我不要脸吗?要把我们逼死吗?”

  ……

  孩子成绩不好,作业完成不了,老师留堂,在群里点名家长督促,母亲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忙得脚不沾地,连做饭的时间也没有,还得辅导孩子功课……

  终于,日积月累的压力,在这个夜晚彻底爆发。

  “以后开心就好,这是我对你的奖励,爱多深,抽多狠。”

  

  说真的,我见过世道的艰难,也看过各种类型的家长,我能共情一个情绪失控的母亲,但无法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

  我有5句话,想送给这位周妈妈,以及面临类似困境的家长们。

  01 不要当众打孩子

  周妈妈,你有一句话我听得尤为刺耳。

  明明你自己都明白,老师在群里@自己的时候,会觉得丢脸。

  为什么还要把打女儿的视频发到家长群,说要让她“明天成为学校的大名人”呢?

  很多父母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人前教子,即“耻辱教育”。

  自以为孩子不懂事,这样做能强化记忆,让孩子长记性。

  事实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尊心,从两岁就开始慢慢建立。

  当孩子的尊严被无情践踏的时候,不仅无法感知父母的苦口婆心,反而因为觉得“丢人”很难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的人。

  想起高中时期的一位同学。

  长得人高马大,性格贼内向,学习也不好,就算被人欺负到头上了,也只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有一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为他出了回头。

  事后,我问他为啥不懂得反抗一下?

  他嗫嗫嚅嚅了半天,我才理解了他的想法。

  原来他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不管大错小错,父亲不分场合就K他一顿。

  后来他就有了一种匪夷所思的认知,认为被打,可能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卑微到了极点。

  那时,我并不理解。

  直到我读到郑渊洁的那句话:“毁掉孩子的撒手锏,就是当众让孩子出丑。”

  02 一句话可以伤人,也可以渡人

  周妈妈,你有没有发现,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女儿,她默默收拾书包时,那宛若风中落叶般孤独无助的身影?

  

  尤其是打完孩子再来一句“我的女儿只要开心就好”,显得尤其反差刺眼。

  恐怕未来,她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和这句话和解吧。

  都说“父母的嘴,是孩子最好的风水”。

  一句话可以伤人,也可以渡人。

  很喜欢一个江苏妈妈的教育方式。

  儿子上小学了,一次做家庭作业,有一道题怎么想都不会。

  男孩的妈妈坐在一旁,没有催促,没有打压,静静陪伴。

  等到孩子终于正确完成,母亲开心地称赞道:

  “太好了,这道题,你做了13遍,第14遍终于做对了!”

  接着,还把这个好消息广而告之给每一个家庭成员。

  

  刹那间,孩子开怀大笑。

  那样的快乐,终将伴随他一生,给他带来无限的力量和底气吧?

  因为类似的故事,我们遇见过太多了。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

  但她的父亲坚持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邓亚萍

  一个前途远大的年轻人,跑去乡下种地。

  创新农产品,屡屡失败。

  他给母亲写信诉苦,母亲告诉他:“别着急,你会成功的。”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袁隆平。

  03 把孩子当人

  前两天,看大冰直播,也见过一对“崩溃”的父母。

  他们在直播间里抱怨,一大家子开着餐馆,累死累活,15岁的儿子,不爱学习,好逸恶劳,不论你怎么说,就是不沟通,不服管。

  爷爷奶奶只是跟孩子叨念:“别人坐着我们站着,别人吃着我们看着。”

  孩子竟和老人的关系也变得尖锐起来。

  他们向大冰求助,如何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大冰的回答一点不留情面:

  “你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他当作一个并没有太多原罪的人。

  不管家庭经济是好是坏,不是孩子造成的,不管你们多么迫切地希望阶级跨越,阶级改良,家庭和睦,你不能要求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去负载太多东西,尤其是来自大人的不良情绪的宣泄……”

  那一刻,醍醐灌顶。

  周妈妈,咱扪心自问:

  情绪爆炸的那一刻,咱是把孩子当作可以随意处置的个人私产,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是真的一点和孩子平等沟通的空间都没有了,还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在一瞬间喷涌而出了呢?

  对家长而言,这只是一场情绪宣泄。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碎了啊。

  04 管和管教,是两回事

  我想对周妈妈说句贴心话,我真心期望你们的母女关系未来能变得更加融洽。

  按照视频里的说法,在辅导女儿学习上,你长期忍受着痛苦。

  想来,孩子也是倍感煎熬吧?

  如果只是一次失控还有转圜的余地,可一而再再而三呢?

  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情感和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如果母女间总因为一些事情针锋相对,那孩子别说成才了,成长都是个大问题啊。

  当然,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父母得管。

  但是管和管教,是两回事。

  管孩子,是大人要求孩子要怎么做,孩子就必须得怎么做。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超限效应”。

  指的是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本质上都是反人性的。

  大人都难免打退堂鼓,何况孩子?

  孩子被留堂,回到家里还有一堆作业,难免有消极情绪。

  这时候,你去逼迫她,命令她学习,明摆着是把自己摆在她的对立面,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而管教呢?

  是先要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然后才能接受父母的教育。

  可能有的父母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但孩子成绩无论如何也搞不好,就开始崩溃,认为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

  事实是,你的付出从来不会白费啊,就算没体现在分数上,也体现在关系上。

  一个和睦友好的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用我在这里多说了吧。

  反而是你的暴怒,会让包括学习在内的一切付诸东流。

  05 如果努力之后还是个普通人,那就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吧

  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

  明明每个人都清楚,个体在学习上是存在差异的。

  我们的孩子可能不是那么聪明,也没有多高的天赋,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

  可很多父母,还是无法接受那个学习不好和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我的孩子。

  不仅周妈妈,看到这篇文章的许多父母,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吧?

  如果咱真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孩子的平凡,就跟接纳自己的平凡一样,那么完全可以私底下找老师商量,给孩子适当地“减负”。

  而不是和周妈妈这样,拿孩子出气或者在家长群里大闹一场。

  还记得去年那位爆红全网的山东爸爸吗?

  孩子是学渣,家长会上还被单拎出来发言。

  若是换个心态不平衡的父母,搞不得回去要揍孩子一顿。

  可这位山东爸爸,却在家长会上,把自己孩子夸成了一朵花。

  “我的儿子成绩特别差,给我们班严重拖了后腿,我也深表歉意!但我依然相信他有个美好的未来。

  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我的儿子心理特别强大,他学习成绩这么差,依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连我都佩服他。

  第二点就是,我们实验学校是青岛名校,我的孩子竟然有时候也能考及格了,他是真的有在进步……”

  这个时代,学习不好,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事。

  多看看孩子的优点,然后将其放大,说不定他会闯出自己的一条赛道。

  要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残酷的真相:

  并不是每个孩子努力了都一定能考进名校,就像我们自己全力以赴也很难年入百万。

  那么,上不了名校,没有年入百万,就不配活了吗?

  当然不是。

  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努力了,还只能做一个普通人,那就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吧。

  就像那张传遍全网的小学生纸条里写的那样。

  亲爱的爸妈:

  你们还记得我是胎儿的时候,你们去产检吗?那时候,你们的期待是只要我健康正常就好,我觉得你们应该不忘初心。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22 07: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