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专家:中国通过公共外交抢夺国际话语权

京港台:2025-1-17 10:17| 来源:自由亚洲 | 我来说几句


专家:中国通过公共外交抢夺国际话语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通过大量投资媒体运营、教育交流以及与各国官员的直接接触,公共外交目前已成为中国政府塑造国际舆论和扩展话语权的重要工具。然而,多位外交专家本周四指出,尽管中国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其外交目标,但如何平衡这些工具的潜在冲突,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广泛支持,仍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在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ACPD)本周四(1月16日)举行的研讨会上,多位外交专家指出,中国正在加大对公共外交的投资,借此赢得国际话语权。专家们表示,中国通过结合信息影响力、经济合作和直接官员接触,正在战略性地塑造全球舆论,并在多个领域扩大其影响力。

  威廉玛丽学院全球研究所研究实验室“数据援助”(AidData)政策分析主任萨曼莎·卡斯特(Samantha Custer)在会上指出,中国的公共外交具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其核心在于“赢得叙事权”。她特别强调,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崛起正成为全球竞争中的新兴力量,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战略自主性和多方选择,正在国际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卡斯特说,“中国领导人深刻认识到这一关键点:对他们而言,赢得叙事权不仅仅是关于声誉管理的‘温情脉脉’,而是积累宝贵的资本,以削弱竞争对手、赢得朋友和盟友,同时巩固国内的权力。在这场叙事竞争中,北京有着多重目标。”

  然而,卡斯特也指出,尽管中国在多项领域协调推进其战略目标,但这一策略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矛盾。例如,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常常让它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难以通过公共外交赢得更多国际支持。同样,“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帮助中国塑造了较强的国际形象,但也暴露了此举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债务陷阱和腐败问题等。

  国际人权机构“自由之家”原中国问题高级顾问莎拉·库克(Sarah Cook)表示,过去十到二十年中,中国政府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加速全球舆论塑造,旨在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更是为了“让世界对中共安全”。

  她说:“我们调查了30个国家,仅在其中3个国家,就统计出有130家新闻媒体播出了由中国官方制作的内容,包括中国外交官、中国官方媒体、省级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制作的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电视和广播节目。”

  库克补充道,随着全球受众对中国官方媒体内容的警觉性增强,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更为隐秘且复杂的手段来影响舆论,这些措施包括通过第三方渠道和合作关系悄然推动议题。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伊戈尔(Igor Patrick)则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在拉丁美洲的舆论影响研究。他指出,中国在拉美的策略是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政治背景进行调整,甚至通过与当地媒体的合作关系扩大影响力。例如,在哥伦比亚,中国的国家媒体与拉美新闻联盟合作,将中国的官方叙事广播到28个拉美国家。而在墨西哥,该国第二大报纸与《人民日报》合作,中方每周支付10,000美元发布中国官方内容,且有专门的栏目。这种依赖中国资金的合作模式使得这些媒体在某些报道中显示出明显的偏向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美国当前的公共外交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经费不足和负面信息传播的扩散。他们强调,在进行国际信息传播时,美国应注重框架设计,选择合适的传递者,如当地专家和记者,以提升信息的接受度与影响力。同时,美国应加大对民间社会的支持,推动独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以增强公共外交的深度和效果,才能应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攻势。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10: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