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美大对账,犹太资本破防了……

京港台:2025-1-20 08:16| 来源:大猫财经PRO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中美大对账,犹太资本破防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01

  在川普上任的前一天,tiktok在美国就要被禁了。

  美国年轻人,已经开始寻找“下家”了,而被泼天流量选中的,就是小红书,在美区登顶之外,还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领APP榜第一。

  英语+洋面孔,小红书一下被“tiktok refugee”(tiktok难民)占领了。

  有数据说,一天之间,小红书涌入70万新用户。

  为啥是小红书呢?美国人其实也苦犹太资本久矣。

  一夜之间,扎克伯格的天塌了。

  Facebook、Ins、Threads,Meta系的社媒一大把,真的把Tiktok禁了,Meta肯定是最大受益者,但是架不住用户不买账,毕竟川普都是Meta系的受害者。

  现在,川普跟马斯克重修旧好,也不愿意搭理扎克伯格。

  Tiktok打破了犹太资本构筑的“美国天堂”信息茧房,大家自然不想再回到那里面去,当那些靠tiktok吃饭的网红们,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干脆,连美国的产品他们都不想用,即便美国宣传了很久的“数据隐私问题”,也没法给他们洗脑了。

  主要原因是:讨厌Meta、讨厌扎克伯格、讨厌美国的审查制度。

  很早就有美国人发现了小红书这个宝藏,“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这个APP,扎克伯格就要哭了”。

  

  小红书虽然在全球应用市场上架了,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海外运营以及本土化的适配,这恰恰成了他们选择中国APP的理由。

  你看看,不搞黄色,不搞政治,还是能吸引用户的。

  02

  中美网友开始互相文化输出。

  

  “一起学英语”的直播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发现,美国人的英语也没有特别好,一些学生干脆把小红书当成搜题软件,让美国人帮忙做英语题。

  结果,“老外”的正确率,还不如“老内”。

  不过,美国人来了,还有意外之喜,中美年轻人,“对齐了颗粒度”。

  中美的普通人实现了直接对话,不少人破防,毕竟那些靠都市传说、媒体以及“中间商”们渲染出来的刻板印象,都崩塌了,外面的月亮也没有特别圆。

  有意思的是,中美网友直接“对账”。

  比如,美国普通人的收入状况,不少美国人晒了自己的账单,低的有800美元/月,而高的也有月薪过万美元,一般来说,3000-5000之间,算是主流。

  按汇率算完,2.1万-3.6万人民币(专题),算是高收入,但是吧,美国人自己提供了有些人故意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税以及各种成本。

  

  一个明尼阿波利斯的居民,晒了自己的账单:

  1、房租肯定是大头,一个一室一卫的房子,差不多占到月收入的30%;

  2、水、电、煤气、网络、通信很贵,月消费680多美元,占到收入的15%;

  3、医保+商保,350美元,占到收入的7%;

  4、杂货店、餐馆大约300,占到6%;

  5、车贷400,占到8%左右;

  6、留给储蓄或者投资的钱,大约是1000美元。

  能有储蓄的钱,算是不错的了,从他的消费账单来看,也是极度节省和可以压缩开支,毕竟美国人自己也说,300美元下馆子,是真心不够。

  03

  世界是参差的,但是在互联网上,世界也是统一的。

  破防的美国人,也鲜有优越感:

  1、美国税是真的高,月薪4000美元,年薪4.8万美元,缴税1.1万,税率大约是23%;

  2、房租也是真贵,在一些大城市,房租最高的能占工资的一半,有些人房贷和租金持平,不买房完全是因为没有首付,还没6个钱包;

  3、一个共识是,想要高工资,也得靠学历;本科是基础,私立大学的学费也高,想念完大学,一般人也得靠贷款,而贷款利率能到8%,比中国房贷还高;

  4、公共交通不行,家家有车,但也就是家家要养车,按揭+保险+油,支出很高;

  5、免费医疗?呵呵,宁愿走路去医院,也不叫救护车,3000美元一次,一个尿路感染住院1天,2.5万美元;

  6、不少美国人光靠一份工,也养不起自己,有人不得不打两份工。

  

  那些曾经被叫做常识的东西,拆开一层层的包装,真实地展现出来了。

  当然了,也有中国人羡慕的地方。

  美国人心大一点,月光就月光,不会争着做卷王,工薪族的8小时工作制,还是能保证的,加班也能有加班费。

  有人说,这是一次“洋悟运动”,悟出来的都是真实的对方,在一个充满滤镜的平台,互相看到了没有滤镜的样子。

  你看,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在努力生活,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12: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