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80后死亡率高于70后?有如惊雷!真的假的?

京港台:2025-2-18 03:58| 来源:虎嗅 | 我来说几句


80后死亡率高于70后?有如惊雷!真的假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作者:李婷、闫誉腾,题图来源:AI生成

  最近,几位80后朋友都转发类似文章向我求证:是不是80后死亡率真的偏高?

  

  从逻辑上讲我国的预期寿命都在逐年上涨,不应该会出现80后死亡率和70后倒挂的情况。我们也赶紧通过公布的普查数据来进行核实。

  通过普查来计算死亡状况,理论上有两个方案:

  一个方案是人口存活比例,可以直接利用每次普查公布的分年龄的人口数来计算。比如80后在30~39岁的存活比例,可以通过1990年普查0~9岁的总人口数/2020年普查30~39岁的总人口数来获得。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计算的是存活比例,用1~这个数字并不等于死亡率,而是死亡比例。要转换成死亡率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和额外信息,因此文章中提到的80后的死亡率是5.2%,显然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另一个方案是根据普查收集的死亡数据来推算死亡水平。每一次普查登记都会询问家庭户前一年家庭成员的死亡情况,以此统计前一年的死亡人数,再通过普查平均人口数的推算,计算人口死亡率。

  这两个方案的数据相对独立,理论上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应该具有高度一致性。但现实操作中,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方法一依赖于人口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但在2020年普查启动身份证号码关联以前,各次普查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

  比如突出的是早年的出生漏报,即婴幼儿年龄段的人口数量低于实际数量;又比如2010年普查因为调查方式的问题,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两头登记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青壮年的重报。方法二则面临比较严重的死亡漏报问题。即便是质量整体较高的2020年,也依然面临死亡漏报的问题。

  方案一:

  下图计算了1982年以来,各次普查70后和80后的人数,可以明显看到80后在2000年统计的10~19岁的人口是显著多于1990年0~9岁的人口数的,这就出生漏报的影响。而70后在2010年30~39岁人数也是多余其在2000年处于20~29岁的人口数的,这就是重报的影响。

  

  如果70后、80后均以10~19岁为基准算存活比例(排除出生漏报的影响),会发现70后30~39岁的存活比例要高于80后的同年龄段,但再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个比例不仅比80后高,甚至比自身20~29岁还要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都是由2010年青壮年重报率较高引起的问题。

  如果比较70后20~29岁的存活率,实际上还低于80后30~39岁的存活率,说明80后的死亡状况是持续改善的。

  方案二:

  那么直接利用普查死亡数据来比较结果如何?

  70后处于30~34、35~39岁时(2010年)死亡率分别是0.81‰和1.16‰,而80后处于30~34、35~39岁时(2020年)死亡率分别是0.51‰和0.78‰,在不考虑漏报的情况下,下降也是很明显的。

  因此,虽然两种方法都有缺陷,但是依然可以证明80后的存活状况是要好于70后的。

  继续追问一句,上面传播的结论到底是哪里来的?学生找到小红书的截图,原来来自于deepseek的一次问答:

  

  

  由此,可以舒一口气,deepseek还暂时替代不了我们的工作。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那些自身非专业的领域,可能也夹杂着AI的“创造性”错误洞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0: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