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不要工资不怕累,人工智能抢得走咱的饭碗吗?

京港台:2025-2-25 09:50| 来源:人民日报 | 我来说几句


不要工资不怕累,人工智能抢得走咱的饭碗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力和复杂决策力,仍难完全替代

  平地一声雷。个把月之间,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从线上火到线下,由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俨然改变了现实生活。

  放眼一看,你我身边兴许已有了“新同事”。AI司机、AI主播、AI助教、AI医生,乃至所谓的“AI公务员”,都接踵而来,科幻片秒变纪实片。人们在惊奇的同时,也不免有些“破防”:这些“新同事”,难不成是来抢咱饭碗的?

  人工智能,确有许多亮眼表现。比如在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甚至还有“不要工资不怕累”的特质。可见在某些层面上,人工智能确实对人力劳动构成了一定的替代性,“抢饭碗”一说,并非杞人忧天。

  然而,大可不必过度紧张。在引入了70名政务“数智员工”的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其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把“数智员工”称作“AI公务员”并不准确,它们实际上仅是公务员的助手,不具备单独决策能力,需在监护下开展工作。原因何在?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力和复杂决策力,仍难完全替代。

  一方面,人工智能虽集成海量信息与算力,但它仍属“模型”,是在模拟人类既有的认知框架,短期内还难以真正地超越定式、激发创造。另一方面,人是社会性的,多数的工作,也因人的自我实现与人际连接,而别具意义。政务服务中的面对面、心贴心,求医求学中的医者仁心、薪火相传,都能够让互动双方得到珍贵的情绪价值和人生体验。这也正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

  当然,并不是说,人工智能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要看到,它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卷”,且并非消极“内卷”,而是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扬长避短、术业有专攻。也不妨从辩证的、历史纵深的角度去看,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来“抢蛋糕的”,不如说更像是来“做大蛋糕的”。毕竟,历次科技进步,终究是以服务于人类福祉为归宿的。

  作为职场上的个人,我们有理由乐见其成,亦有理由闻鸡起舞。既适应时代发展,学会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同时也不忘锤炼“它无我有”的看家本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奋发拼搏精神的不变来应对万变,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同人工智能互利共生。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16: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