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南海海底实验室正式开工 最大工作水深2000米

京港台:2025-3-2 00:49| 来源:中时新闻网 | 我来说几句


南海海底实验室正式开工 最大工作水深2000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环球时报》1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申报并承建的“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冷泉装置)2月28日在广州南沙正式开工建设。 相关技术专家受访表示,冷泉装置将推动中国深海工程技术及装备在国际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未来基于该项技术建设的不同谱系深海驻留装备,还可应用于南海岛礁资源开发和权益维护等领域。

  冷泉装置所聚焦的海底冷泉区,承载着地球深部碳循环的密码,是研究极端环境生命适应机制和探索新型生物资源的战略要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首席科学家张偲称,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而言,海底冷泉区的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冷泉区的甲烷渗漏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冷泉区开展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据了解,冷泉是指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的驱动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 而冷泉生态系统是指海洋生物利用海底冷泉渗出的化学物质为能源进行化能合成,发育成海底黑暗世界里独特的生态系统。

  《环球时报》报道,冷泉装置中,位于深海之下的海底实验室可利用各类水下探测设备,在进行海底冷泉研究时选取的特定区域内有选择性地“捕捉”关键科学现象。

  “海底实验室的排水量达到600吨,最大工作水深约2000米,设计载员人数为6人,在海底的最长自持力达30昼夜。”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总指挥李超伦指出,海底实验室将实现载人与无人技术的高度融合,不仅设计有科学实验舱、航行驾驶与作业纵舱、多功能探测舱、人员起居舱、电力辅机舱等主舱段,还装配有载人移动观测平台、水下航行器、无人遥控潜水器及绞车等移动探测设备。

  

  “冷泉装置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大科学装置,它的建设及运行将大幅提升大陆的深海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李超伦表示,冷泉装置在建成之后将向社会开放共享,吸引高水平研究及技术人才,最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相关专题:南海,中国制造2025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8: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