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4000名网瘾少年被"啪啪打脸",背后真相其实很残忍

京港台:2025-3-6 19:48| 来源:拾遗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4000名网瘾少年被"啪啪打脸",背后真相其实很残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热爱值得尊重,

  但职业需要敬畏。

  01

  如果说教不行,

  那就用魔法打败魔法。

  02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

  一个电竞俱乐部,

  竟然因为“戒网瘾”火出圈了。

  最近某电竞俱乐部

  推出了一个“劝退套餐”,

  目标是那些厌学、痴迷游戏,

  还自认为天赋异禀的孩子。

  不是想做职业选手吗?

  没问题,热烈欢迎,

  但要先接受考核。

  觉得自己游戏水平超神?

  那就来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

  俱乐部不欺负人,

  派出的不是专业电竞选手,

  只是一些陪练的教练。

  想成为职业选手,

  最起码得先战胜他们吧?

  结果呢?

  大批孩子在第一关就被虐哭。

  有个孩子回忆:

  我自认是《王者荣耀》国服前十,

  结果教练用辅助单杀我三次。

  还有孩子感叹:

  我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结果连教练的安琪拉都打不过。

  直到这时他们才深刻意识到,

  职业与业余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原以为自己实力非凡,

  没想到在二流陪练教练面前,

  都如此不堪一击。

  

  要是你顺利闯过第一关,

  恭喜你获得了俱乐部入场券。

  接下来,

  他们会按照职业选手的标准要求你。

  首先:

  每天14个小时的训练。

  睁开眼就是练,

  这可不是让你享受游戏,

  而是从枯燥的基本功开始。

  就拿“补刀”来说,

  每天要重复练习1000次以上,

  练到手酸腕痛,

  游戏乐趣荡然无存。

  曾有学员连续三天“补刀”训练后,

  对着屏幕干呕,

  听到鼠标点击声就生理性厌恶。

  光有操作可不够,

  还得有战略头脑。

  每天还要上5个小时的课,

  学习游戏理论知识,

  观看比赛视频复盘,

  分析比赛中的战术逻辑,

  根据不同局势制定战术。

  对于一群原本就对学习

  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来说,

  上理论课简直要了他们的“老命”。

  当别人放假都在轻松开黑时,

  作为“准选手”的你,

  稍有懈怠或达不到训练要求,

  就会被无情淘汰。

  不出两周,绝大部分的孩子,

  就被这超强度的训练淘汰。

  这些孩子大多满怀壮志而来,

  天真地以为电竞就是打游戏,

  可面对远超想象的训练强度

  和巨大的心理落差,

  近4000名孩子最终认清现实:

  玩游戏和将来靠游戏吃饭,

  完全是两回事。

  于是,

  他们大多又乖乖回去读书了,

  这便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妙处。

  事实证明:

  电竞不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

  而是比读书更难的饭。

  03

  今天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因为看过一组数据:

  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突破2亿,

  沉迷网络的学生高达2400多万人。

  有62.5%的未成年人经常打游戏,

  有的孩子每天甚至长达8小时,

  许多孩子,

  甚至已经达到病态上瘾的程度。

  除了玩游戏,

  对其他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我有个亲戚孩子,

  原本成绩不错,

  但自从迷上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

  他觉得自己有打游戏的天赋,

  便不顾父母反对,

  坚决要辍学去打电竞。

  他还为自己找理由:

  凭什么不让我打游戏?

  打游戏怎么就是废了么?

  你看职业选手像明星一样,

  Uzi,PDD、TheShy等顶级选手,

  在电竞圈的人气,

  不亚于娱乐圈明星,

  而收入更是年入千万不止。

  

  就算成不了电竞选手,

  我还能去做游戏主播啊。

  你看王者荣耀主播张大仙,

  一场直播收入可达几十上百万,

  年收入更是过亿。

  还有Faker这样的顶级选手,

  薪资和商业代言接到手软,

  打游戏也能赚到很多很多钱。

  

  更重要的是,电竞在前几年,

  还被正式纳入正规比赛项目,

  这不是“不务正业”,

  而是“为国争光”!

  

  其实像他这样想的孩子不在少数,

  不管苦口婆心讲多少道理,

  都完全听不进去。

  确实有些事实也是他说的这样。

  但是他只看到了硬币的A面,

  却看不到硬币的B面。

  很多青少年,

  只看到了电竞选手表面的风光,

  误以为"打游戏=赚钱=成名"。

  今天我就要把这些假象撕开,

  让他们好好清醒地看一看

  什么是真实而鲜血淋漓的人生。

  04

  一、

  打电竞这条路比学习更残酷。

  之前看过一个网友叙述:

  他的表弟14岁时,

  因为玩游戏上了王者,

  没多久也很快打上地区排行榜,

  觉得自己很有这方面的天赋。

  他们家人态度很开放,

  也觉得可以培养培养,

  说不定能出个电竞奇才,

  暑假还真花钱把他送去学习。

  他确实也很争气,

  圈子里基本上没人能打赢他,

  老师不止一次说他非常有天分,

  一家人喜上眉梢,

  以为可以吃上这碗饭了。

  于是,家人继续花大价钱,

  把他送到行业里,

  真正知名的电竞俱乐部青训营。

  但没过一个月自己就回来了,

  之后很少再碰这款游戏。

  后来才知道:

  一直都是“尖子生”的他,

  在青训营里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一直以为自己足够出色,

  但到了那才发现,

  比他厉害的人遍地都是。

  教练对他的评价是:

  有点天赋,

  但并没有成为顶尖职业选手的潜力。

  你看,

  普通人眼中的“电竞天才”,

  和真正的电竞大神,

  都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

  很多青少年都觉得,

  自己是“校园电竞一霸”,

  或者是“网吧电竞之星”,

  觉得自己有职业选手潜力,

  但其实不过是小圈子自嗨罢了。

  之前我曾看过,

  一个全国电竞冠军说:

  这个行业天赋大于努力,

  能不能吃这碗饭,

  一开始就注定了。

  首先瞬间反应能力,

  职业选手要求要到0.16秒。

  但普通人的反应时间,

  通常都超过了0.27秒。

  

  其次是快速记忆及还原能力。

  九个格子会随机点亮,

  你需要在极短时间内,

  按照点亮顺序,

  记清楚原来的位置在哪。

  

  还有动态视力检测。

  一串数字一闪而过,

  你能在0.2秒内记住吗?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之前有人统计:

  考上清华北大(专题)的概率是0.07% ,

  但你知道,

  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概率是多少吗?

  是0.01%,

  比考清华北大都难上很多倍。

  

  2019年国内某家俱乐部,

  在10万里进行青训海选,

  最后只筛选出了10个人,

  而这些人里,

  仅有20%能升入二队,

  二队顶尖的人才能做一队替补,

  最后能打上职业比赛的仅有1人。

  清北每年还招几千人,

  打职业可比考清北难多了。

  而且清华北大如果考不上,

  你可以考其他大学,

  二本三本都可以,

  但是走职业电竞选手,

  就再也没有其他可能。

  很多人也不知道,

  拼天赋到底意味着什么。

  比如高考,

  如果天赋不够可以努力来凑,

  你花时间、花精力,

  是可以拿下不错成绩的。

  但顶级的电竞选手是不行的,

  那是一种怎么努力,

  都赶不上别人的绝望。

  比起高考,

  职业电竞才是“万里挑一的修罗场”。

  05

  

  二、

  电竞的苦不输学习的苦。

  我曾看过一位电竞选手,

  密密麻麻的时间表。

  早上九点起床,

  简单吃完早饭后,

  便一头扎进训练室。

  期间除了上厕所、吃饭。

  其他时间都在高强度训练,

  一直到凌晨0点才结束。

  睡觉前还要收走手机,

  每天凌晨一点半睡觉。

  而在其他俱乐部,

  为了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很多人还会主动加练,

  一般到夜里2、3点。

  天赋加上努力才有可能,

  一天最少12个小时,

  多的是一天练14、15个小时的。

  这十几个小时里,

  你要一直盯着屏幕,

  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

  屏幕发出的强光刺激,

  会让很多人出现眩晕感。

  更有甚者,

  因为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

  很多人打游戏打到呕吐。

  然而即便如此,

  第二天依旧要周而复始。

  最近几年,

  国内青训营越来越多,

  待遇也越来越好,

  表面上看包吃包住,

  每天只需打打游戏

  就有几千块的工资可领,

  但其中的辛苦他们看不到。

  一定要明白:

  任何运动,

  一旦走上职业这条路,

  剩下的就只有吃苦。

  电竞之路的苦,

  不比学习的苦少,

  甚至因为通道狭窄,

  竞争更加激烈,

  也更加苦涩、残酷。

  06

  

  三、

  光鲜的背后都是燃烧青春和健康。

  孩子们只看到,

  电竞选手站在领奖台上,

  光鲜亮丽、众人追捧的一面,

  但成功背后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知名电竞选手Uzi,

  曾因为身体问题选择暂时退役,

  他在微博里提到:

  常年的压力大、肥胖、

  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原因,

  年纪轻轻查出二型糖尿病。

  手伤也很严重,

  身体伤痛已经影响到了精神,

  他已经无法继续打下去了。

  还有退役后,

  做直播的顶尖电竞选手pdd,

  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作息,

  抽烟、喝酒、熬夜通宵,

  割除了十几个肿瘤,

  肝被切掉了一半,

  胆囊被切除,

  肚皮上留下了45针的伤疤……

  

  长期精神兴奋,

  长期坐在那里不运动,

  长期饮食和作息不规律,

  是要出大问题的。

  虽然他们赚了很多钱,

  但却是以身体作为代价,

  更何况幸运儿也只是少数。

  电竞选手普遍退役年龄

  都在25岁左右,

  最佳训练年龄在18岁,

  职业巅峰期在20 - 22岁。

  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

  大多数普通选手

  即便付出汗水与努力,

  直到退役也未能打出名气,

  而退役后又能做什么呢?

  他们要面对的,

  是漫长的后半生,

  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一样也不会少。

  在该学习的时候,

  他们去打游戏了,

  后半生他们又能做什么职业?

  又靠什么养家糊口呢?

  07

  今天,

  不是想完全否定电竞这个行业,

  而是想给这些“网瘾”青年,

  浇一盆冷水,

  也给众多困于此的家长,

  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当孩子们怀揣电竞梦时,

  与其禁止,

  不如带他们直面硬币的B面,

  看看那些

  被汗水和泪水浸透的真相。

  一定要帮孩子区分,

  兴趣和职业的边界。

  兴趣是什么?

  兴趣是多巴胺驱动的短期愉悦。

  比如放假时打两把游戏,

  让自己放松、快乐,感觉很爽。

  这是一种解压的方式,

  享受的是游戏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

  以及和朋友们并肩作战的快乐。

  但职业是什么?

  职业是内啡肽支撑的长期坚持。

  是明确知道自己,

  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重复着枯燥的战术练习,

  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英雄,

  不能一切随心所欲,

  甚至连上厕所都要计时,

  但也依然坚定的选择。

  当兴趣变成工作,

  很多人或许就失去了兴趣。

  真正的智慧的教育,

  不是帮孩子消灭梦想,

  而是教会他们用现实校准梦想。

  当孩子明白电竞选手的日常是:

  “训练到手指发抖”

  而非“轻松坐拥千万粉丝”。

  游戏主播的成功需要:

  “每天直播14小时“

  而非“随便玩玩赚大钱”时,

  他们自然会懂得:

  热爱值得尊重,

  但职业需要敬畏。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5: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