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数百名美国外交官联名致信鲁比奥:USAID不能关

京港台:2025-3-6 23:24| 来源:国际在线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数百名美国外交官联名致信鲁比奥:USAID不能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路透社5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的数百名外交官致信国务卿鲁比奥,抗议解散美国国际发展署,称此举将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安全。信中还不忘扯上中国和俄罗斯,警告称两国会迅速填补因美国退出而产生的权力真空。

  路透社援引其获得的一份复印件内容称,这些外交官还表示,特朗普(专题)政府冻结几乎所有对外援助的做法,也将美国的外交官和海外驻军置于危险中,并将危及海外数百万依赖美国援助的人的生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说,已有700多人在这封联名信上签名。信件预计将通过美国务院内部的“异议渠道”提交,外交人员可通过该渠道匿名表达对政策的关切和警告。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主要对外援助机构,最初于1961年由约翰·肯尼迪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成立,目的是巩固美国对外援助项目、扩大美国软实力并制衡苏联的影响力。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确认美国国际开发署成为一个独立机构,并在美国国务院的政策指导下运作。

  港媒《南华早报》早前报道指出,冷战结束后,无论是美国左翼还是右翼,都越来越多地以对抗中国影响力为由支持继续向该机构提供资金。

  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大举整顿联邦政府,要求美国所有对外援助暂停90天,同时将矛头指向美国国际开发署。国际开发署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总部办公室已被关闭,由鲁比奥接管该机构。

  鲁比奥指责该机构领导层“不服从命令”,还扬言就算中国会“趁虚而入”,也没有资助违背美国利益的项目的道理。不过,在2022年,时任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的鲁比奥在给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的信中宣称,资助美国国际开发署有助于“抗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力”。

  当地时间2月26日,美国国务院称将取消美国国际开发署90%以上的对外援助合同,涉及近5800项总价值54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合同。

  与此同时,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官网宣布,除负责人和关键任务的指定负责人员外,该机构所有直接雇用人员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行政休假”。该机构还同步实施裁员计划,预计影响约1600名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本土员工。有美媒对此分析称,特朗普政府“快速解散”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工作似乎已经推进到最后阶段。

  不过,本周三(3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特朗普冻结国际开发署对外援助的决定,维持了地区法官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向承包商发放款项的命令。值此之际,美国数百名外交官以联名信抗议解散美国国际发展署的计划。

  据路透社报道,联名信复印件中写道,“未经任何有意义的审查,就决定冻结和终止对外援助合同和援助奖励,这会危及我们与主要盟友的伙伴关系,削弱信任,并为中俄等对手扩大影响力创造了机会。”彭博社公布的信件内容还写道,“在美国退出的领域,中国和俄罗斯等战略竞争对手将介入,利用经济杠杆获取政治让步,扩大影响力。”

  信中声称,美国对外援助是“稳定地区局势、防止冲突和促进美国利益的战略工具”。但事实上,很多媒体和专家都已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对外援助为名,资助干涉他国内政等活动。

  这些外交人员还警告称,向承包商和执行伙伴拖欠资金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由此产生的财政压力不仅削弱了人们对美国政府作为可靠合作伙伴的信心,而且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削弱了国内经济增长。”信中补充称,尽管有关方面称已经发布了为救生项目发放豁免的声明,但所需资金仍然处于冻结状态。

  综合彭博社报道,这些签名者还不满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工作人员遭受了诽谤运动。

  被问及这封信件时,美国务院发言人拒绝对“泄露的内部通讯”发表评论。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鲍韶山(Warwick Powell)早前在专栏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决定砍掉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来源,并将其纳入国务院的行政管辖之下,从表面来看,标志着美国海外干预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更多是为了重塑美国的权力工具,以求更加符合特朗普政府的 “国家利益” 愿景。

  他认为,虽然取消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可能标志着美国的权力投射方式发生了转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干涉会终止。特朗普政府已经表明愿意利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其目标。

  鲍韶山强调,虽然方法和机构可能会改变,但维护和扩大美国权威的根本目标却始终如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砍掉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来源并不是美国干预方式的终结,而是美国干预主义漫长而又常常充满争议的历史新篇章的开始。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00: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