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通缩压力持续 中国2月CPI同比降0.7%

京港台:2025-3-10 00:39|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通缩压力持续 中国2月CPI同比降0.7%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低于预期,并创下13个月来的最大跌幅。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仍在持续,原因是季节性需求减弱,加上家庭在担忧就业和收入的背景下仍对支出持谨慎态度。

  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关键指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星期日(3月9日)公布的数据,2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7%,逆转了1月份0.5%的涨幅。

  这是该指数自2024年1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且跌幅大于路透社调查中经济学家估计的0.5%,也比彭博(Bloomberg)调查预测0.4%的下滑幅度更大。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后,中国2月份的核心CPI下降0.1%,是2021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食品价格在2月份下降了3.3%,而1月份则上涨0.4%。报道指出,1月份食品价格和旅游相关服务价格上涨,是由于今年中国最大的年度节日农历新年的时间在1月底,去年则在2月。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星期日在一份解读报告中表示,去年2月CPI受到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对比基数,使今年数据回落。她表示,经过测算,“如果排除农历新年不同月份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环比而言,2月CPI下降0.2%,相比1月份的0.7%涨幅有所回落,也低于市场预测的0.1%降幅。

  通缩压力持续、北京誓言提振消费

  北京上周誓言加大力度提振消费,以应对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但分析人士预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通缩压力将持续下去。

  中国政府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去年持平,同时将年度通胀目标从去年的约3%下调至约2%。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Zhiwei Zhang)说:“中国经济仍面临通缩压力。尽管科技领域的发展改善了市场情绪,但国内需求仍然疲弱。”

  张智威表示,由于出口面临贸易战风险,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主动,且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示,货币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放松,包括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上星期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为了重振低迷的家庭需求,中国今年已将电动汽车和家电等商品的消费补贴计划规模翻倍,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人民币(专题)(约414.2亿美元),作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资金。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3月6日在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表示,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偏弱”。

  在中国上星期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被提及31次,高于去年的21次,也超过了对“科技”的提及次数。

  

  3月4日,一名街头小吃摊贩在中国西南部重庆市中心的街道上工作。

  除了补贴消费,路透社报道提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深层次的措施改善,但解决这方面问题仍需时日,使得消费者和企业在经济复甦乏力的情况下对支出的态度保持谨慎。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最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中国去年CPI上涨仅为0.2%,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已是趋近于通缩的紧急情况,显示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在此情形下,对症下药的作法,应该是帮民众减轻因房价下跌、失业率高企造成的重负,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只字未提。

  另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5年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较1月份的2.3%跌幅有所放缓,为六个月来的最小降幅,但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2.1%降幅。

  中国官方分析解读依然乐观。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师董莉娟说,从结构看,一些领域价格显现积极变化,CPI中部分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稳中有涨,PPI降幅有所收窄,“当前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

  自2022年9月以来,中国的生产者价格一直在下降。

  全球关税威胁和国内工业产能过剩,正迫使中国出口商在世界各地展开价格战,导致许多出口商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和员工工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19: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