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中较量的核心是科技战还是政治战?

京港台:2025-3-12 00:50|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美中较量的核心是科技战还是政治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之际,高科技已成为双方较量的关键领域,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5G通信、量子计算等方面。英国前驻华外交官查尔斯·帕顿(Charles Parton)前不久撰文说,中共正在试图从科技领域来击败美国、英国和整个国际民主阵营。他认为,科技领域的较力将对未来鹿死谁手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科技手段无疑是重要的,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的博弈。

  目前在位于伦敦的地缘战略理事会(Council on Geostrategy)负责研究中国事务的帕顿日前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我认为当下确实是新一轮冷战,尽管中方,包括习近平(专题)在内,一旦我们这么说,就会给我们冠以‘冷战心态’的说法。”

  帕顿说,在这场战争中,如果将政治战看成是影响和搅乱政局以及政策制定过程的话,科技手段,与各种试图搅乱民主国家决策过程的政治战和手段相比,则更为关键。

  帕顿将中方试图以科技手段来击败民主阵营的手段归纳为三个以D打头的英文概念,即Dependency, Disruption, Data,也就是:对中方产品和技术的依赖、中方不断打造能够对民主国家多个关键领域进行大规模破坏的能力,以及攫取他称为是当今时代类似石油的资源,即数据。

  极权在上一轮冷战中败阵

  在里根总统任内担任国安会苏联和东欧事物主任约翰·兰泽斯基(John Lenczowski)和美国国防部前官员凯利· 格什奈克(Kerry K. Gershaneck)也认为,中方无疑正在用全力与自由、民主国家以及广义上的自由、民主阵营展开严峻的冷战。

  创办了美国国际政治学院(Institute of World Politics)并担任首任院长的兰泽斯基撰文说,“美国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在处理和中方之间的紧张态势问题上,只注重外表,而不是根源。多年来的接触、互动政策,罔顾中共在和我们打冷战这一事实。”

  不过,在他们两人看来,以意识形态领域为代表的政治战不仅是当前这场民主与极权之间激烈博弈的重心和关键,而且正是它让自由和民主在上一轮冷战中战胜了对手。

  “苏联在冷战中败下阵来是因为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被打垮,”著有专著的格什奈克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格什奈克认为,科技因素确实不可低估。

  他说:“无论是辅助政治战还是实体战,是的,技术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他看来,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绝不可忽略的。

  “美国在某些技术领域落后,是因为决策者没有反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他说。

  格什奈克指出,中方在积极准备实体战的同时,已经在百分之百地投入针对美国和其他自由社会的、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等各个方面的政治战;经济战和外交战都是政治战的一部分。

  他警告说:只有“在心理上、头脑上、政治上做准备,结合相应的资源、政策以及所需战略”,才能打赢这场战。

  前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Philip S. Davidson)上将2018年11月29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参加中国力量研讨会时也强调了实力政治以外因素的重要性。

  他说:“美中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实力政治的较量,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严峻,是价值观和对未来远景的较量。”

  新一代学者聚焦政治战

  有关软实力以及涵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政治战正在引起新一代学者的关注。

  荷兰伊拉斯谟(Erasmus)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兼讲师彼特·赵(Pieter Zhao)2023年在专注于国防和军事相关新闻、分析和评论的数字媒体平台RealClearDefens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政治战在中国的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就像孙子所说的那样:“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他写道:“的确,被视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拥有悠久的战略传统,其中政治战被视为战争艺术的核心。”

  赵引用美国著名的外交官乔治·凯南George F. Kennan)的名言说:政治战这一概念是一个国家(一国政府)极尽其所有资源,在外表没有实战的状态下,来达到战略目的。他还引用美国当代政治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的论点说,21世纪的较力,更多的是涉及到公众意见。

  正在台湾(专题)政治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学习的董孟荣(Peter Tozzi)前不久撰文,以中方针对台湾的手法,展示了其政治战服务于战略目的的“套路”。他写道,这些“套路”当中,包括“中国构建逐步引入恐惧、制造混乱并在台湾人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的叙事”。

  他说,中方在这些领域的手段,包括让人们在中方的“实力”面前,心怀恐惧,不确定美国是否会决定性地协助捍卫台湾的安全,台湾独立没有前途,回归大陆是迟早的事,等等。与此同时,他指出,让各种舆论充斥舆论空间,以致民众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也是中方舆论战的一部分。

  董孟荣在接受美国之音书面采访时说,中方的这些政治战和舆论战战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其针对美国的战术和操作。

  “针对美国来说,中共的最终目的是要分化美国社会,让美国民众士气低落,做不到凝聚全社会之力,对中共的一切进犯行为,采取及时、有效、有力、充分的反击。”

  实力是关键

  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海外流亡的万润南是80年代科技巨头“四通”集团的创始人。目前居住在法国巴黎的他在接受美国之音书面采访时说,目前大国之间的较力,还是要从“实力”来解读。

  他说:“关键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科技是硬实力的底层逻辑;价值观是软实力的基础。”

  万润南还表示,一般人都比较注重硬实力,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可比较。而软实力的较量是隐形的,因而往往不被重视。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09: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