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做“采耳式报道”的不是好记者,也不是好顾客

京港台:2025-3-15 13:14| 来源:陶舜财经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做“采耳式报道”的不是好记者,也不是好顾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每年315都会有一些奇葩报道出来,今天我看到了这篇:

  

  不要误会,这不是大河报写的文章,而是江西《都市现场》的电视节目,大河报只是转载了他们的文章,上了百度热搜第一。

  这样的报道有没有价值?我认为新闻价值为零,甚至是负值。

  这名我没看到署名的记者,究竟几岁?是男是女?对于社会上存在这么点擦边的商业娱乐,竟然如此惊讶?

  而且更奇怪的是,体验过了,反手来一个举报,作为一个顾客,这太没品了。

  那么作为一个记者呢?如此“暗访”,做得对吗?

  我认为,记者不去探究真正危害社会的丑恶现象,而去做这种“采耳即采花”的体验式报道,相当于走了一条“邪路”。

  一家采耳店开在那里,自有市场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来监管他们,像这类没有第三方受损者的生意,假如没有当事一方要求“维权”,记者根本没有介入的权利。

  记者冒充顾客去体验“采耳即采花”,更是让自己陷入一种自证的矛盾。

  逻辑如下:

  1,假如你说你只是来做采访的,那你所体验到的服务算什么?

  2,有没有可能,你只是以做暗访为名,来为自己的消费打掩护?你的费用向单位报销了没有?还是自掏腰包?

  别看这些细节好像很微小,但正是这些细节,才折射这篇报道的本质。

  3,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名记者所接触的女性有实质的卖淫证据,仅仅只是在交流消费意向。既然如此,这些女子也并没有违法犯罪,那么曝光她们算是侵犯人家的隐私权吧?

  4,记者和新闻媒体以自己偏执的傲慢,冒然侵犯底层失意女子的隐私权,这是话语权强势的一方,对人民私生活的过度干涉。在中国,官办媒体有70%以上的公权力属性,因此进一步说,这是记者行使公权力强行清扫私生活的灰度空间。

  你觉得呢。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13: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