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市值数百亿集团公司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京港台:2025-3-17 22:0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市值数百亿集团公司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3月16日晚间,东方集团(SH600811,前收盘价0.92元,市值33.66亿元)发布公告,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2020至2023年,该公司通过人为增加业务环节或虚构业务链条等方式,长期开展农产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循环贸易。

  这一行为导致公司2020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合计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60.73亿元。基于此,证监会拟对东方集团及8名责任人合计处以3900万元的高额罚款。同时,公司被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

  此事件一出,资本市场一片哗然,而深究背后,有两大关键问题亟待关注。

  其一,东方集团财务造假行为为何能持续长达四年之久?审计机构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东方集团的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公司财务审计机构均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其中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财报均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意味着,审计机构未能及时识别并揭示相关风险,反而给予了合规背书。

  按理说,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的重任,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东方集团复杂的造假手段或许给审计增加了难度,但这不应成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失职的借口。若其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如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深入核查业务实质,对异常的贸易往来、资金流向展开详细追踪,很可能在早期就会发现端倪。监管部门在调查东方集团的同时,也应彻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厘清其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并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管,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其二,对于投资者而言,东方集团财务造假事件让他们遭受了巨大损失。受该事件影响,公司股价自3月3日起连续跌停,市值大幅蒸发,众多投资者的财富瞬间缩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而受损的投资者,拥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赔偿损失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包括交易记录、持股凭证等,以证明自身损失与公司造假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而东方集团及相关人员作为造假主体,理应承担起对投资者的赔偿责任。监管部门也应积极推动投资者索赔进程,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每一次重大造假案都是一次警示。东方集团从一家曾经市值数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走到今天,既是企业自身铤而走险的代价,也暴露了市场中仍然存在的合规漏洞。财务造假最终逃不过市场的惩罚,然而,如何从根源上遏制造假,避免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仍然是市场改革的重要课题。在监管日益严厉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审计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4 06: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