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早开始应对川普关税战 看好消费税改革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专题:全球关税、贸易战开打!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沉开艳27日在对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中说,中国不是现在才预计到川普的关税政策,从2020年提出的经济「双循环」到今年强调提振消费,都是要扩大内需。中央社记者张淑伶上海摄 114年3月27日
(中央社记者张淑伶上海27日电)上海经济学者沉开艳说,中国不是现在才应对美国总统川普加徵关税,从川普第一任期时中方提出的经济「双循环」就是要扩大内需。她看好今年消费税收下放到地方后,能让地方政府更积极促进消费。
上海社会科学院今天举行对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经济研究所所长沉开艳回覆媒体关于中国如何应对中美经贸关係变化时,做上述表示。
她说,中国不是现在才预计到川普的关税政策。早在2020年5月,中方就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时是川普第一任期并已对中国展开提高关税的贸易战。
她说,中国的应对,一是「国际国内双循环」,二是现在强调的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目的都是透过促进国内需求来弥补外需可能的下降。不过,她也坦言去年需求低迷,今年对整体消费的感受有一些回升。
今年中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徵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也就是对消费品的徵税从生产后移到批发或者零售环节,税源归属也从生产地转向消费地。比如,卖到北京的车,北京收税,卖到上海的车,上海收税。
根据陆媒央广网,消费税是政府向消费品徵收的税项,多数在生产或进口环节缴纳。目前消费税并非对所有消费品徵税,主要是针对特殊消费品,比如菸草、成品油、汽车和酒类等。
沉开艳说,消费税改革是重要财税政策,一方面可缓解地方的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也会让地方政府更积极促进消费,实实在在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相关政策。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亮说,过去两年的消费政策偏向短期化,譬如看重补贴来刺激购买。去年底到今年的提振消费政策更注意「长短期结合」,毕竟最终决定消费因素和长期收入预期有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更重视民生政策。刘亮说,保民生乍看不是增加收入的行为,但实际上对居民增加收入预期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