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再次回击,出口商:大不了涨价....

京港台:2025-4-11 19:50| 来源:南风窗 | 评论( 67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再次回击,出口商:大不了涨价....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4月10日,特朗普(专题)戏剧性地宣布,暂停对全球数十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将关税维持在10%的水平。

  而针对中国的关税,他口头宣布再次加码,叠加前三轮,达到了被称为“关税霸凌”的125%。

  中国继续果断回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11日宣布,自4月12日起,将对美国输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关税达到如此水平,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经济学意义。税委会在公告中还表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特朗普的行为早已是非理性的赌气,按照其行事逻辑,他依然有可能继续抛出一个更高的税率数字。

  身处贸易一线的外贸从业者,态度与政府一致:不予理会。

  “加得无感了”“加到54%的时候,就没利润了,后面再加多少都没关系了”......在一个聚集了外贸人的讨论群里,一些声音开始对每天一觉醒来就上跳的关税数字感到平静,群内讨论也越来越少。

  对等关税生效前后,盐财经询问7位不同行业的中国外贸人对关税政策的反应,以及观察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公告里的回应——他们涉及跨境电商、传统外贸,所出口的商品大多位列中国对美出口十大品类。

  即便他们无法反映中美贸易的全貌,但仍是真实的宝贵的声音。

  出乎意料的是,即便对岸来势汹汹、关税朝令夕改,中国外贸人没有外界预想中的集体惊慌和巨大波动。

  或是因为“不做美国市场”未受影响,或是“短期还看不出来”,或是提前做了些准备应对短期冲击,又或者认为高关税冲击的影响力,“有,但可控”。风暴之中,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做好眼下的生意,观望风向、开拓新的市场。

  这种相对平静、静观其变的心态,和大洋彼岸的股市震荡、街头抗议形成鲜明的反差。

  外贸人,一边观望,一边涨价

  张晨是珠三角一电单车工厂老板娘。这3天以来,她已经记不清出口美国的关税加了多少轮。她必须拿笔记下来,才能弄明白不断变化的关税数字,将怎样影响她的生意和利润。

  在卖车上,她家工厂靠两条腿走路,一边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店,自产自销,一边也接受海外客户定制,按需生产。其中,约6成要卖到美国。

  张晨家入门级产品的客单价约为300美元,现有生产部分的毛利率虽仅有13%,但面向欧美销售,基本上是按出厂价翻数倍销售,足以对冲关税。但为保持利润,张晨做好了涨价的准备。

  “我们跨境电商自主销售这一块目前没什么影响,因为价格我们是可控的。”张晨告诉盐财经。更重要的是,因为提前听到关税可能上涨的风声,上个月,张晨就已经大量向美出口备货,“目前的(海外仓)库存还足以支撑两三个月的销售”,对利润影响不大。

  “美国客户定制的那部分订单,我们也不敢出太多货。这周我们也就只出了一条柜子(注:运输集装箱货柜),平时的话每周都有出个三条。”张晨趋于保守,观望形势。

  她盼着再过一两个月,根据新的需求回调产量,维持工厂运转。这样的生产调整,是她做外贸的常态。张晨担心的,只是涨价之后,客户购买欲望会下降;同时,她希望同行不要内卷打价格战,挤压本就微薄的利润。

  不同于张晨是源头厂家,茅鑫是经销商,做鞋服类跨境电商。眼见特朗普威胁的关税一路加高到104%,又接着提高到125%,他始终反应平淡:“影响有一点,但不大……大不了提价。”

  茅鑫销售的鞋服平均客单价为30美元,涨价并不明显到足以让美国消费者敏感。因此,他并不认为加高关税会很快侵蚀他们的利润。尤其在复杂的海关系统里,对于货物价值的界定一直是一个难题,也存在低于货值进行申报的空间,行业内低申报行为很普遍,高额关税能否实际到位执行等都是问题。

  不只是张晨和茅鑫,许多卖家都把“涨价”作为首选应对之法。

  白宫4月8日更新公告称,5月2日起,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注:货值在800美元以下的包裹)不再享受免税待遇,关税从30%提高至90%,通关需缴纳其货值90%的金额或定额75美元的关税,6月1日之后再升至150美元。这被认为将极大冲击跨境电商及其背后利润微薄的中国卖家。

  4月9日,跨境电商服务平台“雨果跨境”发起的一项卖家调研数据显示,有48%的跨境电商卖家在观望是否涨价,42%的卖家已经通过涨价来应对关税成本。超过58%的卖家将产品涨价幅度控制在10%—50%。但也有卖家计划,把手头存货卖完就关店,或是转去非美市场。

  

  截至2025年4月10日17时18分,跨境电商服务平台“雨果跨境”发起的一项卖家调研

  除了小微企业,上市公司也在涨价。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工具企业上市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多个中国对美出口重点品类。

  4月3日,巨星科技答复投资者说:“在昨晚的关税发生后,我们的反应是第二天就开始涨价,预计很快能看到全行业涨价的行为发生。2019年的25%关税已经通过涨价的方式消化掉,今年被征收的累计54%的关税未来也将通过涨价的方式来消化。”

  加高关税成本 ≠ 出口方买单

  特朗普以关税先发制人,但一个问题需要理清:关税的成本最终由谁买单?

  常识告诉我们,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但前期,出口方是否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呢?

  某物流龙头企业子公司负责人文亮对盐财经解释,关税政策的变化,肯定会对出口方和进口方带来成本变化,但关税成本却不一定原封不动地都转嫁给消费者,或由出口方分担。

  以张晨为例,她和批量采购的美国客户的贸易方式在业内叫FOB模式,特点是,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处理后续事项。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关税的通常是买方,并不会直接增加中国卖家的成本。文亮说,欧美国客户多以FOB作为贸易方式。

  然而,一名外贸从业者收到美国客户邮件,询问降价20%—25%的可能性,并希望转成由卖方承担包括关税在内的更大责任、费用、风险的DDP模式。

  文亮解释,进口方也会考虑加征了高额关税、成本上涨,倘若全部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若无法承受,就会重新考虑是不是要继续现有采购,产品竞争力是否还存在,有没有同等质量的更优替代品。这时,买方就有了压价的空间,要求卖家分担新增成本,乃至暂缓出货或取消订单。

  最终结果往往是,消费者承担部分涨价,进口方与出口方也会分担一部分成本,让渡利润。

  “这样,生意还能继续做下去,贸易还能继续进行,供应链就仍然存在。”文亮说,“表面看起来是中国出口方受损了,但是最后不一定,进口方也会受损,消费者也会受损。”

  关税战,没有赢家。

  4月6日,在对等关税生效前,一位在纽约(专题)生活的中国人英子告诉盐财经,许多家庭主妇确实开始囤货了。“怕涨价。”英子说:“类似于在车库里囤够生活必需品。”

  近期,美国华盛顿一家Costco开始大排长队

  货运航线的新冷暖映射出不久之后美国商超货架的供应状况。

  张晨发现,中美航线的集装箱舱位虚位以待。“以前提前两个星期订都不一定有舱位,现在9号了,15号的舱位直接就订到了。”

  “目前挺多客人退舱的。”4月9日,一位在广东做美国航线的货运代理人告诉盐财经,不只是他,另一位在山东青岛做美线的货代,这些天也在忙着给客户退舱。大洋彼岸,依赖现有库存。

  与全世界做生意的中国卖家,不会就此陷入绝境。“我已经把独立站(注:跨境电商平台)的美国市场关闭了,主攻非美市场。”一名卖家说,毕竟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仅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7%。

  一次对世界观的巨大冲击

  关税,究竟是谈判工具,还是要执行到底的永久性政策?

  被问及这一问题时,特朗普回答得模棱两可:“嗯,两者都有可能,关税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谈判,因为除了关税之外,我们还需要其他东西。”

  在宣布对等关税的白宫文件里,特朗普这样阐述自己的动机:“美国每年持续存在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制造业基础空心化,抑制了我们扩大先进国内制造业产能的能力,破坏了关键的供应链……美国制造业产能的下降以其他方式威胁着美国经济,包括制造业岗位的流失。”

  4月8日,特朗普称,他曾告知台积电,如果不在美国建厂,就将面临高达100%的关税。

  但在美国,也有分析指出,美国制造业有数十万个空缺职位,工厂已经在努力寻找工人,要想在美国本土生产iPhone和汽车的零部件,更多工人将从哪里来是一个谜。

  有分析指出,美国制造业有数十万个空缺职位,工厂已经在努力寻找工人/图源:视觉中国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方银对盐财经分析,美国过去钢铁汽车造船行业的萎缩,有很强的经济理由,美国的工资水平太高,企业承受不起这样的人力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本来利润就薄,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生产没有优势,这才有了产业转移。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和产业转移中的利益分配,也关联着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美国政府2024财年预算赤字创200年历史第三高纪录,仅次于新冠疫情期间。

  有意思的一幕是,在对等关税出台之后的第一时间,资产缩水最厉害的是硅谷巨头,全球最富有的500人损失了5000多亿美元,被称为是突遭特朗普背刺。

  而据公平税收基金会的一份报告,以苹果、亚马逊、谷歌、meta为代表的“硅谷六巨头”,在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逃避的全球税收达960亿美元。他们在低税率或零税率国家和地区开设分部、转移利润、少缴税款,这些跨国企业的避税手段让巨头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从而侵蚀了政府的税收利益——这或许是特朗普连无人居住的岛屿也不放过加税的一种可能性。

  财政赤字本该是美国人的内部问题,但特朗普以关税威胁,正在向世界转移风险,索要好处,没人知道终点在哪里。

  “其实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只占我们的14.7%,对GDP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吓人,但是它带来的心理冲击,对世界观的冲击,非常之大。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的经贸规模加起来远远超过美国,但特朗普能够放大他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可以试探边界,得陇望蜀。”周方银认为,这种危险表现在:“即使有一天特朗普把他的政策撤销,世界也回不到以前了,因为人们的预期改变了,世界这么多年运行的逻辑,包括国际贸易运行的一个基本的逻辑被打破了。”

  周方银对盐财经分析道,在此之前,美国是自由贸易的推手。从推动关贸总协定、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开始,美国在全世界推动其他国家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大家自愿交易,没人强迫,大家都能得到好处。

  “现在变成一种看谁有实力,贸易之上,权力施压,强迫交易,改写了经济学教科书里面强调的互利共赢。”周方银说,“贸易建立在稳定的预期之上,特朗普一下子带来了巨大的不可预测性,如果没有力量能够约束住他,未来的世界会更加灰暗。”

  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写道:

  “中美货物贸易差额既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两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客观认识和评价中美双边贸易是否平衡,不能只看货物贸易差额……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

  美国对贸易伙伴采取的关税等经贸限制措施,使原有成熟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被人为切断,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贸易规则被打破,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伤害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人民福祉,伤害经济全球化。中方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张晨、茅鑫、文亮、英子、张晨为化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18: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