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顺风车司机开智驾全程睡觉,得有统一说法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又一起顺风车司机开智驾睡觉事件。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有网友投诉称,他在哈啰上打了台顺风车,结果司机在高速上开启辅助驾驶后,全程睡觉甚至打呼噜。他向平台投诉,平台的回复是,“已根据投诉重点监控车主相关行为,若再次违规平台将严肃处理”,同时补偿5元无门槛优惠券。
媒体介入后,哈啰方面表示正在核查,如发现驾驶员有双手脱离方向盘等危险驾驶行为,会按规定进行处罚,严重的将永久冻结账号。
这让人想起,一个星期前,一位嘀嗒顺风车司机被曝开智驾后,双手脱离方向盘剪指甲。乘客投诉后,起初没收到回应,在媒体介入后,平台立即对司机进行封号处理。接连发生顺风车司机脱手开车的事件,再次提出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对此类行为,是否应该有统一的规定和处罚标准?
视频截图
本来封号的威慑力就很有限,平台那么多,司机可以换个平台再来。再退一步,司机大不了不接顺风车单子了,本来也只是顺带赚点小钱。如果平台对何为危险驾驶行为存在不同的判定,媒体介不介入直接影响到处罚的轻重,那对司机的震慑力就更有限了。
当前交规中并未提到司机双手脱离方向盘要怎么罚,只明确“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照常理推断,双手离开方向盘后,司机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难免下降,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应当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但现实操作中,对“解放双手”的行为缺少统一的处罚标准,处罚力度普遍比较轻。此前南京雨花区一司机开启智驾后,通过路口时双手脱离方向盘操作手机。交警仅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扣分罚款。前几天在广东,交警对一名开智驾后睡觉的司机进行了处罚,扣6分、罚款400元,但违法行为是超速和疲劳驾驶。
整体来看,交管部门对司机的处理,要看有没有带来违法后果,或有没有其他违规事项。比如是否发生了事故,有没有超速、违法变道等。
今年年初,某车圈自媒体大佬,驾驶安装了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在国内进行测试,结果发生了走公交车道、实线变道、右转车道直行等7项违法行为。交警也是在现行交规内进行处罚,跟脱手开车本身无关。
从全球范围来讲,因智能驾驶属于快速发展的新事物,各国虽然都规定L2级智能驾驶状态下,驾驶员双手不可以完全脱离方向盘,但监管部门对违规司机的处理,也主要是看其操作有没有带来直接后果。
2019年12月底,一名司机开启L2级自动驾驶功能后,驾驶一辆特斯拉行驶至美国洛杉矶(专题)郊区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导致车上两名乘客当场死亡。司机后被以“过失杀人罪”和“交通肇事杀人罪”起诉。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部分国家对一定级别以上的智能汽车,允许脱手操作,但限制条件非常多。
德国早在2021年就通过了《自动驾驶法》,允许L3级智能汽车在大部分高速路上行驶,司机可以解放双手但不能睡觉,且速度不高于60km/h。近年部分车企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获批可将速度提升至95km/h。要知道,德国半数以上高速是不限速的。法律规定自动驾驶车速的上限,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如果得依据有没有违法后果,来决定处不处罚,就容易给车主们一种印象,开智驾双手脱离方向盘不要紧,只要不违反交规、不出事故就行。可现实告诉我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出事就来不及了。
技术再先进,核心理念仍然是安全驾驶。智驾模式下司机双手脱离方向盘的行为,算不算危险驾驶,或者何种情况下算危险驾驶,相关部门应该有个统一的规定,不能全由平台和司机自己判定。这样也能减少乘客和司机之间的纠纷,让乘客不至于经历提心吊胆的车程后,投诉时还层层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