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国妹子花$949从中国买香奈儿山寨包测评

京港台:2025-4-29 05:13| 来源:北美省钱快报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美国妹子花$949从中国买香奈儿山寨包测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话说,因为关税大战和前一阵子tiktok上的“奢侈品对账”,美国网友开始对神秘的中国工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近,一个美国妹子的发帖就在reddit上引起了热议,她称自己纯粹出于好玩的心理,从两家不同的中国工厂处买了两只香奈儿25山寨包包。

  

  图片截自reddit.com

  妹子表示自己最近分别从D卖家和G卖家里买了两只包包,以下是她入手后的具体细节:

  “右边皮质更蓬松的那只是G卖家的(含运费450刀),另一只来自我信任的D卖家(含运费499刀)。D这家还配了盒子和全套包装!而G卖家只给了防尘袋。”

  “D卖家这只是全新的,G卖家那只我已经背了一周。”

  “两只包都做了皮革护理。”

  “但皮质手感明显不同。虽然都是鱼子酱纹皮革,但G家的内衬更柔软,整体包型更塌。G家的包前几天有股难闻的味道,D家这只反而散发着高级皮香。D家确实更硬挺,不过毕竟是全新的。”

  G家的:

  

  D家的:

  

  图片来自reddit@Baghoe1234

  “G家标注意大利制造,D家则是法国产。两只包内里的序列号也完全不同。等我把D家这只也背上一周,看看实际表现如何。会持续更新进展!”

  

  

  图片来自reddit@Baghoe1234

  这妹子简单直接的坦言自己购买的是山寨包,还安利了起来,没想到评论区里的网友们并没人指责她的购买,反而一片赞扬声,感谢妹子的实在测评。

  这帖子简直是我的梦中情贴!

  

  好测评,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这篇评测真的太实用了,尤其是能直观看到不同厂家的品质差异。两只包的结构尺寸差别这么大,正说明了买仿制包确实需要货比三家。你的帖子信息量十足,真的帮大忙了。祝背新包愉快!

  

  不是所有英雄都穿披风*** 我早就想从不同卖家那买来对比,一直没敢下手——现在被你成功种草了!这根本就是行业调研啊!

  

  就爱看这种实测精神!*

  

  除了感谢声外,还有很多网友纷纷求问购买的具体链接,很快有人推荐了其他购买山寨货的网站,热心互帮互助,嗯,评论区画风这么和谐也是没想到了...

  我刚从另一家卖家那里买了同款山寨包,这就是正在发货的包包,超级期待!ChatGPT给它的评分是7.5分呢~(10分满分)

  

  自从中国工厂在tiktok对账走红全网后,真真假假的信息接踵而来。

  美国网友们先是震惊奢侈品的利润如此之丰厚,之后很快又有反转称那些爆料的商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工厂,只是想借此引流宣传自己的商铺。进而又引发了有关奢侈品是否溢价严重、真货假货到底有什么区别的讨论声。

  去年年底,华尔街日报就开始注意到奢侈品牌销售疲软的趋势:

  

  图片截自wsj.com

  研究消费行为的心理学家指出,人们购买奢侈品更多的是出于情感需求,主要是为了与众不同,并昭示自己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

  奢侈品牌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广告费,就是要确保其产品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财富与成功的图腾,所以奢侈品溢价严重,是因为人们愿意为此支付巨额溢价。

  伯恩斯坦公司估计,奢侈品牌通常会将商品定价定为生产成本的8至12倍。

  汇丰银行分析显示,如今奢侈品的平均价格比2019年高出60%,但这个行业正在经历近年来最艰难的时期。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的8大奢侈品牌,销售额平均同比下滑4%。各品牌表现差异悬殊:以品质与创意著称的爱马仕和Miu Miu依然畅销,但其他多数品牌处境艰难。其中Gucci表现最差,当季销售额暴跌25%。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质疑,奢侈品是否配得上如今的高昂标价。

  

  

  去年出过的一条新闻就曾引起过大家的愤怒,标价约2800美元的迪奥(Christian Dior)手袋,组装成本最低仅58美元。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可以自由支配收入、购买他们认为最能带来幸福感的东西的权力。如果花重金购买一件能让他们开心的物件,又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品类如何变迁,高端商品与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超越预期的极致体验。渴望通过奢侈品来获得奋斗的成就感,亦或是寻求圈层的认同感,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需求。

  

  而那些便宜的仿制品,不仅破坏了他们购买上的仪式感,同时也是对原版设计的侵权,不应该鼓励。              

相关专题:美国,山寨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9 20: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