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预测2049中国经济体量将达到美国2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 图:翻摄自 腾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于昨(28)日晚间出席北大(专题)「承泽论坛」第 39 期暨「博雅讲坛」第 656 期活动时指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势,至 2049 年,中国人均 GDP 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整体经济体量则可能达到美国的 2 倍。他并强调,美国届时将难以透过科技手段对中国施压,而美企也将更加依赖中国市场。
在主题为〈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演讲中,林毅夫强调,凭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广大内需市场及日益提升的人才优势,中国即使面对老龄化与国际贸易压力,仍具备年均成长 5% 的潜力。他并以德、日、韩等国经济崛起的历史为参考,指出从 2019 年至 2035 年,中国仍有 16 年保持 8% 以上潜在增长的空间,实际年增可望维持在 5% 至 6% 之间;而 2036 至 2049 年间仍有望保有 6% 的潜在增长率,实际增幅约落在 3% 至 4%。

林毅夫指出,凭藉完善产业链、人才优势与庞大市场,中国有望至2049年实现人均GDP达美国一半、总体经济体量为其两倍的目标。
图:翻摄自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国际上屡次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林毅夫直言这种观点源于对中国改革路径的误解。他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强调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并将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视为「制度落后」;但事实上,许多按照西方处方改革的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停滞甚至崩溃,而中国凭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双轨制策略,不仅避免了系统性危机,还连续数十年保持高速增长。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从改革开放至 1995 年间,经济年均成长达 9.7%,但当年人均 GDP 仅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 53%。至 2024 年,中国人均 GDP 已达 13,445 美元,逼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14,005 美元)。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仅惠及本国,也带动了东亚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复甦。

美国届时将难以透过科技手段对中国施压,而美企也将更加依赖中国市场。图:翻摄自快科技
林毅夫还指出,过去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资本密集型的进口替代策略,与本身的比较优势不符,导致资源错配、寻租腐败与经济陷入低成长陷阱。他批评当时的主流理论忽略了实际国情,将「华盛顿共识」视为唯一出路,却忽视了中国经验中渐进改革带来的稳定与成效。
面对国际对中国经济的质疑与悲观预期,林毅夫回应外界称他为「乐观派」时表示:「我是客观派。」他认为,依据客观数据与历史经验分析,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表现仍具有高度可预期性与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