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巴基斯坦威胁用核武 中美俄集体出手灭火

京港台:2025-5-3 02:48| 来源:凤凰网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巴基斯坦威胁用核武 中美俄集体出手灭火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巴基斯坦威胁动用核武,中美俄集体出手“灭火”。前几天,印度(专题)总理莫迪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会上授予军队“完全行动自由”,并授权由印度军方决定对恐怖袭击的回应方式、目标与时机。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印度即将对巴基斯坦采取越境军事行动,引发外界普遍担忧。

  作为应对,巴基斯坦方面甚至主动释放了动用核武的威慑信号。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一触即发之际,美国副总统万斯突然发声,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并明确表示:“印度对恐怖袭击的回应,不应引发更广泛的地区冲突。”

  他还敦促巴基斯坦必须与印度合作,“共同追捕恐怖分子”。这番表态被视为特朗普(专题)政府试图为当前高度紧张的印巴局势“降温”的关键信号。

  【万斯出手:地缘政治背后的家族纽带】

  万斯的妻子乌莎·奇卢库里出身于一个印度南部的泰卢固族家庭,家族根脉深植于印度上层社会。尽管万斯本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亲印派”,但是婚姻背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在某些外交议题上的立场与判断。

  在特朗普政府内部,万斯一直被视为“温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尤其是在涉及核武国家的敏感问题上。

  这次他对印巴局势的公开干预,不仅是出于美国整体战略利益的考量,也与其个人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从操作层面来看,万斯的发言具有明显的“缓冲作用”。他既向印度释放了美国将继续支持反恐努力的信号,又向巴基斯坦施压,要求其配合调查和打击恐怖主义网络。

  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实际上是在为特朗普政府争取更多的政策灵活性,避免因印巴冲突升级,而牵动美国在中东、乌克兰等其他热点地区的战略布局。

  【克什米尔问题的本质:历史遗留与身份认同】

  从深层次来看,此次袭击事件再次凸显出克什米尔问题的复杂性。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一直是两国争议焦点。

  目前的现状是,印度控制着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区域,但当地穆斯林人口长期存在分离倾向,导致印度不得不部署数十万安全部队维持秩序。

  近年来,印度政府加强了对克什米尔的中央集权管理,取消了其特殊自治地位,并频繁对外宣称“克什米尔属于印度”。

  

  

  然而,这种“去本地化”的治理模式并未缓解当地民众的不满,反而加剧了社会对立。

  此次袭击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反应,部分原因在于它打破了印度政府多年来的“和平叙事”——即克什米尔已趋于稳定,可以发展旅游业和吸引投资。

  袭击发生地拜萨拉山谷被称为“克什米尔小瑞士”,本是印度重点打造的安全旅游区。如今却遭遇血腥恐袭,无疑是对印度执政党人民党(BJP)宣传策略的一记重击。在这个问题上,莫迪政府可以说彻底玩砸了。

  【莫迪的强硬姿态:国内政治驱动的“安全表演”】

  为了转移国内批评压力,印度政府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试图把地方性恐怖袭击上升为“国家支持的跨国恐怖主义”。

  对于印度而言,每一次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重大恐怖袭击,都会成为莫迪政府强化“国家安全叙事”的契机。2016年的乌里袭击和2019年的普尔瓦马袭击后,印度都曾跨境军事打击恐怖主义组织营地。

  

  这些行动并未引发全面战争,但却成功塑造了“强硬反击”的国家形象,在国内赢得了大量支持。

  这次袭击事件后,莫迪再次选择高调示强。但是,印度若想以此为借口,对巴基斯坦国家发动大规模跨境打击,恐怕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巴基斯坦的反制:核威慑与舆论博弈】

  面对印度的威胁,巴基斯坦并未退缩。该国铁道部长哈尼夫·阿巴西直言不讳地警告:“你们对我们断水,我们就让你们断气。”

  他还强调,巴基斯坦拥有130枚核武器,不是摆设。这一强硬表态背后,是巴基斯坦长期以来在印巴博弈中依赖“核威慑”维持战略平衡的现实。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方面主动披露所谓“可靠情报”,宣称已知悉印度的行动计划,试图通过“先发制人”的信息战削弱印度的军事选项。

  

  此外,印度方面迟迟未公布具体行动计划,反而通过媒体不断释放模糊信息,也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战”策略。

  而巴基斯坦方面则针锋相对,称已掌握情报,预计印度将在未来24-36小时内发动军事行动,试图通过“提前预警”来削弱潜在打击效果。

  【结语:短期降温易,长期和平难】

  在全球各大国中,中国、俄罗斯和美国都表达了对印巴局势的高度关注,并一致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总体来看,此次印巴危机如果最终得以暂时缓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美俄等大国的集体“灭火”。然而,这场风波即使能暂时平息,但印巴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失。

  

  克什米尔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敌视情绪仍然高涨,而巴基斯坦也深知自己无法承受一场全面战争的压力。

  短期内,印巴可能继续停留在“口角+局部摩擦”的低烈度对抗状态;但从长远来看,只有当印度真正正视克什米尔民众的身份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否则,任何一次类似帕哈尔加姆的袭击,都可能再次点燃南亚火药桶。                           

相关专题:俄罗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17: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