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耳垢中的健康密码:干湿和气味如何揭示各种疾病

京港台:2025-5-4 03:56| 来源:BBC中文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耳垢中的健康密码:干湿和气味如何揭示各种疾病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从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又称失智症、老人痴呆症)到癌症,耳垢中蕴含着大量与健康相关的重要线索。如今,科学家正分析耳垢的化学成分,希望找到新的疾病诊断方法。

耳垢呈橙色且黏稠,通常不是人们在日常谈话中愿意提起的话题。然而,科学家越来越关注这种物质,希望藉此了解癌症、心脏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线索。

耳垢的学名是耵聍(cerumen),是外耳道中耵聍腺与皮脂腺分泌物的混合物。这些分泌物会与耳毛、脱落的皮肤细胞及其他身体碎屑混合,形成我们熟悉且常常忽略的蜡状物质。

耳垢一旦形成,就会透过类似输送带的机制向耳外移动,过程中携带着皮肤细胞,每天约移动0.05毫米。

耳垢的主要功能尚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它能保持耳道清洁与润滑,同时有效拦截细菌、真菌及昆虫等外来物,防止它们侵入身体。尽管耳垢外观不讨喜,因此长期被科学界忽略。

这种情况正逐渐改变,一连串令人惊讶的科学发现让耳垢重新受到关注。首先,耳垢能透露大量个体资讯,从琐事到重要健康状况皆然。

例如,大多数欧洲裔及非洲裔人士拥有黄色或橙色、黏稠的湿性耳垢;而约95%的东亚人则是灰色且干燥的干性耳垢。影响耳垢干湿的基因是ABCC11,这个基因也决定了腋下是否会产生体味。大约2%的人——多为干性耳垢者——拥有让腋下无异味的基因变异。

不过,耳垢最具潜力的价值在于,它能揭示我们的健康状况。

重要线索

1971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教授尼古拉斯·彼得拉基斯(Nicholas L Petrakis)发现,美国的高加索裔、非裔及德裔女性(皆有湿性耳垢)死于乳腺癌的风险,是有干性耳垢的日本与台湾女性的约四倍。

2010年,东京工业大学研究人员从270名侵袭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及273名健康女性身上抽取血液样本,发现患癌的日本女性携带湿性耳垢基因的机率,比健康者高达77%。

然而,这一发现仍具争议性。德国、澳洲及意大利的大型研究,并未发现湿性与干性耳垢在乳腺癌风险上的明显差异,可能因为这些地区干性耳垢的人本就不多。

目前较为确定的是,耳垢中的某些物质与特定系统性疾病存在关联。例如罕见的遗传病——枫糖尿症。患者无法分解某些食物中的氨基酸,导致血液与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累积,散发出枫糖浆般的气味。

造成这种尿液中香甜气味的分子是葫芦巴内酯(sotolone),也能在患者耳垢中检测出。因此,只需采集耳垢样本即可诊断此病,过程比基因检测更简单且便宜。

“耳垢闻起来就像枫糖浆,因此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只要闻到这种独特又甜美的气味,就能初步判断是否患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环境化学家拉比·安·穆萨(Rabi Ann Musah)表示。

此外,新冠病毒有时也能从耳垢中检测出。耳垢还能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患有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初步研究亦显示,耳垢中可看出某些心脏病的迹象,尽管血液检测仍然更为简单。

梅尼尔氏症(Ménière's Disease)亦可从耳垢中找出线索。该病会引发严重晕眩与听力丧失。“这些症状非常严重,包括极度恶心与剧烈晕眩,患者无法自行驾车或外出,最终在患耳完全失聪,”穆萨说。

穆萨带领的团队最近发现,梅尼尔氏症患者耳垢中三种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者。这是首次找到该病的生物标记,有望缩短传统需要数年才能诊断出的过程。

穆萨表示:“我们之所以关注耳垢作为疾病的指标,是因为有些疾病非常罕见,难以用血液、尿液或脑脊液等常见的生物体液进行诊断,也因此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确诊。”

那么,为什么耳垢能成为这么宝贵的健康资讯宝库?关键在于耳垢能反映体内的化学反应——也就是一个人的新陈代谢状态。

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化学教授纳尔逊·罗伯托·安托尼奥西·菲略(Nelson Roberto Antoniosi Filho)指出:“许多疾病本质上都是代谢性疾病。”

他举例说,包括糖尿病、癌症、帕金森病及阿兹海默症等。“在这些情况下,负责将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转化为能量的细胞器官,其运作会与健康细胞不同,开始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甚至可能停止产生某些物质。”

安托尼奥西·菲略的研究室发现,耳垢比血液、尿液、汗液和眼泪等其他体液更能浓缩体内各种多样的化学物质。

位于费城的莫奈尔化学感知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re)化学生态学家布鲁斯·金博(Bruce Kimball)补充说:“这完全说得通,因为耳垢不像血液那样频繁更新。耳垢会慢慢堆积,因此特别适合用来捕捉新陈代谢变化的长期迹象。”

解决难诊断的疾病

基于这一特性,安托尼奥西·菲略与团队正在开发“耳垢图谱”(cerumenogram)诊断工具,声称可透过耳垢准确预测特定癌症。

2019年,他们从52名淋巴瘤、癌瘤或白血病患者及50名健康者身上采集耳垢样本,随后使用一种能准确侦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方法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这类化合物是容易在空气中挥发的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识别出耳垢中有27种化合物,其组合可作为癌症的“指纹”,能够100%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罹患癌症(包括淋巴瘤、癌瘤或白血病),但无法分辨具体是哪一种类型的癌症。

“虽然癌症种类繁多,但从代谢角度来看,它们是一种共同的生化过程,能在任何阶段透过特定VOCs检出,”安托尼奥西·菲略表示。

尽管研究团队在2019年识别出2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他们目前正专注于其中少数几种——这些化合物是癌细胞在其独特代谢过程中所专门产生的。

安托尼奥西·菲略表示,在尚未发表的研究中,他们也证实“耳垢图谱”能够侦测出癌前期的代谢异常,亦即细胞已出现可能导致癌变的异常变化,但尚未真正成为癌细胞的阶段。

“考虑到医学界普遍认为,大多数在第一期诊断出的癌症其治愈率可达90%,若能在癌前期就完成诊断,治疗的成功率很可能会更高,”安托尼奥西·菲略说。

团队也正研究是否能透过耳垢检测帕金森病及阿兹海默症的早期代谢异常,尽管此部分仍处于初步阶段。

安托尼奥西·菲略表示:“我们希望未来‘耳垢图谱’能成为常规临床检查项目,最好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透过少量耳垢,就能同时诊断糖尿病、癌症、帕金森氏症和阿兹海默症等疾病,并评估其他健康状况所引起的代谢变化。”

他补充说,在巴西,阿马拉尔·卡瓦略医院(Amaral Carvalho Hospital)近期已将耳垢图谱作为癌症诊断与治疗监测的辅助技术。

穆萨也对她的研究抱持希望,盼望有朝一日能帮助梅尼尔氏症患者,这是一种目前仍无治疗方法的疾病。她计划先在临床上以更大样本数验证其检测方法,接着再开发能让医师在诊间使用的诊断工具。

“我们目前正在研发一款检测套组,形式会类似市面上贩售的新冠病毒家用快筛试剂,”穆萨表示。

认识耳垢

穆萨补充说,光是观察到这三种脂肪酸在梅尼尔氏症患者耳垢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耳垢,就可能提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她表示:“这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疾病的成因,甚至可能启发治疗的方法。”

穆萨指出,仍需大量基础研究来了解正常耳垢的化学成分,以及疾病状态下的变化。但她希望未来耳垢分析可像血液检验一样普及于医院。

“耳垢是理想的检测材料,因为它脂质含量丰富,而许多疾病正与脂质代谢失调有关,”穆萨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化学家暨质谱学教授佩蒂塔·巴兰(Perdita Barran)虽然并未专门研究耳垢,但她分析各种生物分子,并探讨这些分子是否能用于疾病诊断。她也同意,至少在理论上,耳垢确实是一种合理且有潜力的媒介,用来寻找疾病的迹象。

“血液中发现的化合物多半是水溶性的,而耳垢则是一种脂质含量非常高的物质,而脂质是不亲水的。也就是说,如果只研究血液,其实只能看到一半的全貌。脂质就像矿坑里的金丝雀——它们通常是最早出现变化的分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07: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