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经济有多惨?失业率、楼市等数据统统被消失

京港台:2025-5-8 10:40| 来源:风传媒 | 我来说几句


中国经济有多惨?失业率、楼市等数据统统被消失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势犹如披上一层神秘面纱,让外界越来越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中国政府陆续停止公布多项关键的经济与社会数据,例如土地买卖、外资投资及失业率相关指标,甚至火化人数、企业信心指数、酱油产量也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中国当局并没有为此说明,但这些数据消失的时机,正好发生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债台高筑、房地产市场崩盘及其他经济问题接踵而至之际,迫使政府部门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严格控制市场舆论。

  曾有一位匿名用户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官网上询问,为什么某项资料突然不见踪影?结果只得到“原本提供这项资料的部门不再提供相关数据了”的简单回复。

  中国GDP被灌水?李克强曾坦言“仅供参考”

  《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些数据不翼而飞,让人们更难了解中国值此关键时刻正在发生的事情,尤其美中贸易战火持续升温,导致两国之间的经贸活动大幅减少,不少工厂面临停工、员工被迫裁员等窘境。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经济成长5%,刚好和先前设定的年度目标完全一致,2023年的成长率则为5.2%,但许多经济学家不以为然,因为零售、建造工程数据反映的经济疲弱程度,远远超出官方的报告,甚至有人认为中国GDP成长率被灌水了2~3个百分点。

  为了更贴近实际的经济情况,许多分析师开始改以电影票房、晚上灯光强度的卫星影像、水泥厂的运转率,还有大型电力公司的发电量,借此推测中国的经济表现,或是透过百度提供的地图定位数据分析商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另有经济学家根据健身房、美容院老板卷款潜逃的新闻判断中国服务业的状况。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外界对于中国GDP心生疑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根据一份外泄的美国外交电报显示,已故的中国前总理李克强曾经私下告诉美国驻华大使,他当时治理的某省GDP数据是人为制造、仅供参考,所以他自己更相信用电量、铁路运货量和银行新增放款等三项指标,后来《经济学人》于2010年提出“李克强指数”,认为这是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现实状况的重要指标。

  说实话的经济学家被噤声

  2024年12月,中国国有券商国投证券(SDIC Securities)知名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指出,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成长可能只有2%左右,并且坦言“我们不知道中国实际成长的真实数字。”

  这番话传回中国后,惹怒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专题),他下令惩处高善文、禁止公开发言,中国证券业协会随即警告各券商,必须确保自家的经济学家“发挥积极作用”提振投资人信心,却也因此引发寒蝉效应。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此表示,政府的统计品质这些年已有进步,并且强调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资料准确性,同时查办资料收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今年2月,高盛(Goldman Sachs)提出了另一种计算中国经济成长的方法,也就是透过进口数据等指标推估内需情况,因为贸易数据是由各国公布的,不容易被造假,而且更新频繁,他们以这种方法推算出中国2024年的经济成长率大约是3.7%。纽约(专题)的研究机构荣鼎谘询(Rhodium Group)则以另一种方法计算,结果显示2024年的经济成长率只有将近2.4%。

  敏感数据纷纷消失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塑造经济稳定的形象非常重要,尤其目前中产阶级信心动摇,担心中美竞争使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华尔街日报》分析,许多“被消失”的数据其实都涉及高度敏感或是让北京当局头痛的领域,例如中国近年面临房地产市场崩盘危机,许多家庭财富缩水,同时引发不少购屋族抗议。

  曾经的景气高峰期,是中国建商抢著用天价向政府买土地,而这些交易也变成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源,推动经济成长;但自2021年起,政府收紧房地产融资,导致房市低迷、销量骤减,建商纷纷倒闭。

  一家名为贝壳研究院(Beike Research Institute)的中国智库在2022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中国28个城市的平均房屋空置率高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平均水准,这是供应过剩的迹象。

  这份报告之所以会引起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从未公布官方空屋率,分析师试图厘清开发商过度建设的严重程度。结果几天之后,贝壳研究院便以“资料有误”为由撤回报告并向外界致歉,但许多人认为这是他们在政府施压之下的无奈之举。

  凭空消失的不只是民间分析报告,就连官方数据也会“断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土地销售额暴跌48%,这对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而言是致命伤,因为没钱发薪水,也无法继续基础建设,但从2023年开始,这些数据就没有再对外公布。

  失业率、出生率数据不明引发质疑

  除了房地产市场,中国官方的青年失业率也有疑虑。2023年中,中国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有些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穿著学士服、躺在地上装死,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当时,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攀升至历史新高的21.3%,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张丹丹发文表示,她认为中国真实的青年失业率可能高达46.5%。

  2023年8月,中国政府宣布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理由是要重新检讨计算方式;五个月后,政府开始发布一系列新数据,报告宣称实际的青年失业率是14.9%。

  根据官方解释,这项数据排除了近6200万名正在全职读书的大学生,因此不应被纳入失业人口范围,但随即引发经济学界质疑,因为根据国际统计惯例,只要是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者,即使为在学学生,也应纳入失业人口计算。

  随著中国低出生率成为经济一大负担,相关数据也逐渐消失。早在2000年代中期,经济学者易富贤就开始质疑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认为应以卡介苗接种数量作为出生人口指标,因为每位新生儿依法都要施打这个疫苗。

  根据中国民间智库“前瞻商业与情报”汇编的数据,2020年中国接种了540万剂卡介苗,但官方却宣称当年出生了1210万名婴儿。隔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停止每周发布结核病疫苗以及其他疫苗的接种数据。

  突然盖牌外资即时资金流向

  2024年4月,随著中国经济前景恶化,股市持续走低,外资于短短两周之内抛售超过2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动摇本土投资人信心,上海与深圳两大证交所随即宣布,停止对外公布外资即时资金流向。

  上海证交所表示,这项决策是为了与其他国际市场接轨,因为多数市场也不会揭露特定投资人的即时交易资讯。

  自从官方5月中旬停止公布即时数据后,沪深300指数连续四个月走跌,直到9月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情况才稍微回稳。

  有些资料很难取得 经济学家还要为此入境

  有些资料虽然还能查到,但变得很难取得,自从中国2021年通过相关法令后,像是企业登记资料和卫星影像等敏感数据,都只限中国境内存取。

  2023年初,中国数据供应商万得资讯(Wind)开始限制国际用户存取特定数据,像是网购销售额、土地拍卖纪录等。一位在香港(专题)外商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为此只好每个周末前往邻近的深圳,利用当地网络下载资料。

  根据《华尔街日报》盘点,这几年默默消失的数据,包括中国高速公路营运商的年终负债总额,以及股市投资人新增人数统计,有些变动甚至毫无理由,资料存续全在政府一念之间,例如小学厕所面积的统计于2022年下架,直到今年2月才恢复更新,至于酱油产量相关统计,自2021年5月后就没有再出现。

 

相关专题:房价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8 10: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