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突访越南,中国收到三大危险信号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4月28日,日本(专题)首相石破茂访问越南,两国同意促进双边贸易,并维护全球货物自由流通的规则。
这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任以来首次访问越南,这标志着在美国高额关税引发全球不确定性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在整个东南亚的高层会晤,反而愈发频繁。
就在两周前,越南才刚刚接待中国的访问。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和中国韩国举行了三边会谈,如今石破茂再次访问越南,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石破茂4月28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与越南总理范明政会晤后对记者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石破茂还说,日本将同越南合力维护一个基于法治的开放国际秩序。
石破茂访问越南的背景也非常清晰,4月2日川普宣布,将分别对越南和日本征收46%和24%的对等关税。
由于美越和美日的双边谈判还在进行,美国针对两国的对等关税暂缓至7月才开始实施。
但从石破茂访问越南,以及之前中日韩三国举行三边会谈的情况来看,美国和日本乃至越南之间要想达成贸易协议,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正如日本此前所说,“这一次同美国的贸易谈判,日本不会轻易让步。”
此次石破茂访问越南正值中美博弈持续深化、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关键节点,日本选择东南亚作为外交突破口,也折射出三个深层战略考量:
第一就是对冲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
美国大选周期叠加川普可能回归的预期,让传统的日美同盟关系面临变数。石破茂内阁此时加强与东盟联系,既是为避免过度依赖美国的外交避险,也是为积累与华盛顿谈判的筹码。访问首站选择越南,正是日本看重其作为制造业转移枢纽和半导体产业新兴基地的战略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越南在供应链上的战略地位,正隐隐有和我们比肩的趋势。
第二就是构建第三方力量支点。
在日美关税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日本对美逆差突破980亿美元),日本试图通过深化与东南亚经济整合,形成抗衡中美压力的中间地带。越南2.5亿人口红利和菲律宾的地缘位置,使其成为日本“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
没错,除了访问越南之外,日本首相石破茂第二站还会访问菲律宾。
如果东南亚国家不断联合在一起的话,对美国而言,关税谈判也不会那么容易。
最后一点,日本试图牵制中国区域影响力。
在石破茂访问期间,日越菲三国会重点讨论南海安全合作,包括情报共享、联合军演等具体措施。这种安全联动机制被外界解读为针对中国海洋活动的“软遏制”,试图在争议海域形成多边制衡格局。
加强对美国的谈判筹码,深化日越菲关系,以及在南海地区对中国实行软遏制,日本的这次东南亚之行,可谓是一石三鸟。

此次石破茂访问越南的经济议程表面聚焦自由贸易,实则暗含三重战略意图:

其中半导体、能源和数字经济,是其中的重点。
日本经产省数据显示,2024年日企在越投资额同比激增47%,其中仅仅是电子元件领域占比就高达63%。
这种产业转移既是为规避美国关税战冲击,也是应对中国产业升级压力的双重布局。石破茂在河内与日企座谈时强调,“越南应成为日本制造的第二个母港”,日本背后的战略意图可见一斑。
另外在安全方面,也剑指中国南海。
石破茂访问期间,安全合作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具体呈现三个维度:
装备技术输出
日本承诺向越南提供先进雷达系统,并协助升级海警船装备。这种准军事化合作突破传统“武器出口三原则”,实质是为介入南海争端创造技术支点。
情报网络构建
日菲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实现南海侦察数据实时共享。结合日本2024年发射的“雷达7号”侦察卫星,形成对中国南海活动的全天候监控体系。
多边机制联动
推动美日菲越四边海上联合巡逻机制,将原有双边合作升级为区域安全架构。这种“准同盟”关系的缔结,旨在对冲中国与东盟国家推进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石破茂此行也暴露出日本对华政策的根本性矛盾。
在经济领域,中日可谓是互相依赖。日本对华贸易额(2024年达3912亿美元)远超东盟总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却在关键领域加速“脱钩”。
这种既要中国市场又要遏制中国发展的“骑墙策略”,导致其日本外交信用持续损耗。
尽管石破茂多次向中方递送亲笔信表达改善关系意愿,但其团队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以及在南海问题上的干预举动,也严重削弱了中日互信基础。
日本试图在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与保持外交独立性间寻找平衡,但实际运作中常陷入被动。如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公开批评(“不急于达成协议”)与对菲越军事合作的积极推动形成鲜明反差。
总体而言,这次石破茂访问越南菲律宾,其战略意义仍然不可小觑。
首先,日本选择性强化与越南、菲律宾的特定合作,可能会破坏东盟“中心地位”原则,加剧成员国对华政策的分歧。
其次,日本作为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使南海问题从双边争议演变为多边角力场,客观上也为美国“印太战略”提供了新支点。
最后,石破茂原计划访华愿望的落空,,与其在东南亚的安全布局形成强烈反差,可能导致两国关系进入“政冷经凉”的新阶段。
日本首相此次东南亚之行,本质是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背景下寻求战略自主权的尝试。其经济合作与安全布局的双线推进,既反映出对华博弈的深层焦虑,也暴露出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的现实困境。
随着南海局势持续升温,日本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傍美国”的摇摆策略正面临严峻考验。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日本能否在历史认知与地缘现实间找到真正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