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人妻”陷阱与港漂骗局 信息被黑中介收割

京港台:2025-5-9 23:00| 来源:香港直通车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人妻”陷阱与港漂骗局 信息被黑中介收割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香港最新动态!

  40万砸进交友平台,却连约会对象的影子都没见到。

  318名港漂学生被电话诈骗2.35亿,人均被骗74万……

  近年来,香港(专题)诈骗案件呈爆发式增长,从“性伴侣骗局”到冒充执法部门的精准诈骗,受害者损失动辄数十万港元。

  而在这背后,一个隐形推手逐渐浮出水面——黑中介与信息泄露产业链。他们悄无声息地贩卖个人信息,成为诈骗团伙的“弹药库”。港漂学生、求职者甚至普通市民,都可能因资料外泄沦为待宰羔羊……

  

  价值50万港元的“爱情连环套”

  香港市民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一场看似浪漫的邂逅中损失惨重。

  

  据港媒近日报道,李先生在社交软件上收到一位陌生女子的讯息,对方称自己是“人妻”,询问他是否有兴趣找性伴侣。被冲昏头脑的他未曾怀疑,按照对方要求登录某个交友网站,并陆续交出了包括4000多港元会员费、购买“男女朋友证” 及保证金等费用。

  随后,在与“人妻” 约会的过程中,对方却屡次以家人有事、老公回家等理由爽约。

  

  当“充值”超过3万元却连个人影都没见到之后,李先生也意识到不对,但他又想取回保证金。而交友平台的客服又以升级会员、缴付手续费等各种借口,诱导李先生不断向平台转账。

  尽管中途多次察觉异常,但李先生仍深陷“拿回钱”的幻想,最终越陷越深,损失超40万港元。

  

  而当他感到彷徨无助时,又一骗局悄然降临。

  一个声称政府有百分百担保贷款的“好心人”电话打来,称可提供20万港元用于还清信用卡等。急需资金周转且已被骗得晕头转向的李先生再次轻信,按照对方要求提供资料申请,却不仅贷款未获批,还又被骗取了超12万港元。

  最终,李先生两宗连环骗案加起来损失超50万港元。

  

  港漂生被黑中介精准出卖

  香港警务处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内地来港学生遭遇电话诈骗案件达318宗,损失总额高达2.35亿港元。

  每年2月至3月,是港漂准备来升学的旺季,却也成为了诈骗团伙“布局”的时机。

  

  诈骗分子冒充入境处、廉政公署,以“签证问题”“涉嫌内地犯罪调查”为由施压,要求学生转账“保证金”或“调查费”,甚至诱导其前往内地开户付款。

  学生因对方精准报出身份证号、家庭信息而轻信,最终被骗取钱财。不少学生因此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辍学或产生其他极端行为。

  

  警方曾经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透露,骗子之所以能如此精准地找到港漂留学生(专题),升学顾问或相关中介公司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泄密来源。

  警方透露,有些黑中介,掌握了学生大量的个人资料,甚至可能全程参与学生的安置过程,包括协助学生来港后的各项安排,例如银行户口、办理电话卡等,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获取学生的个人资料。

  此外,学生申请电话卡及其他登记流程,浏览不稳定网站或网上购物填写信息等,都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的渠道。

  

  为何受害者越陷越深?

  无论是“人妻陷阱”还是港漂骗局,骗子的核心逻辑如出一辙:信息泄露+心理操控=精准收割!

  1.信息泄露+虚幻联结:这两个案例中,受害人的信息都被幕后不法分子转卖,而在骗子接触到受害人开始,便通过诱惑、知道隐私信息来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利用美女照片、暧昧话术激发受害者性幻想,制造“即将见面”的期待感。心理专家指出:“这种虚拟亲密关系会让人产生多巴胺依赖,即使怀疑也难抵‘再赌一次’的冲动。”其实只要有第三者在旁分析,受害人便很容易及时抽身。

  

  2.心理施压+权威误导:骗子冒充执法部门,利用学生对权威的恐惧心理施压;或者用欲望(如亲密关系)操控情绪。有些学生被骗过程中,可能因内疚感到自责,担心连累家人,结果独自忍受,越陷越深。

  3.沉没成本+损失厌恶:当受害者投入大量金钱后,骗子会以“升级会员”、“最后一笔”等理由继续索款。人们总认为停手意味着前功尽弃,反而越陷越深。

  

  如何守住你的钱包?

  1.警惕黑中介:选择正规机构,签署保密协议,拒绝过度索取隐私。

  2.电话卡亲自办理:抵港后自行到运营商门店开户,避免使用代办服务。

  3.强化心理防线:接到“官方”电话时,立即挂断并主动回拨机构公开号码核实。

  4.及时止损:一旦怀疑受骗,立刻报警并冻结账户,切勿幻想“翻盘”。

  5.警惕陌生链接与来电: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拒接陌生的可疑电话。

  诈骗手段日益精密,但万变不离其宗——利用人性的弱点。无论是“欲望”还是“恐惧”,唯有保持警惕、理性判断,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猎物。

相关专题:香港,全球骗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港澳特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0 01: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